祈禱,不只是懇求 上主,也蘊含了讚頌的層面
;元月十三日,在周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
教宗方濟各闡述了這一點。
在活動開始之際,在場眾人聆聽了《聖詠》第一
四五(一四四)篇的讚頌:「我的 天主、君王,
我要頌揚祢、歌頌祢的名,世世代代不止」;隨
後,教宗從福音出發,省思了耶穌在生活和使命
的艱難時刻對 天父的讚頌(參閱:瑪十一)。
當時,洗者若翰在監獄中疑惑耶穌是不是默西亞
;耶穌在各村行了許多奇蹟,卻遇到敵意。
教宗指出,恰恰是在失望之際,《瑪竇福音》提
及一個著實令人驚訝的事實:『耶穌並未向
天父抱怨,卻獻上了讚頌』;因為,祂向小孩子
啟示了自己(參閱:瑪十一25)。
耶穌為什麼獻上讚頌呢?
教宗指出,首要的原因是祂感到自己是至高者的
兒子、是 天地主宰的兒子。
至於第二個原因,教宗說:「耶穌讚頌 天父;
因為, 天父特別垂顧弱小、卑微的人。
耶穌在村子裡宣講時,親身體驗到這一點:智慧
和明達的人心存疑慮、自我封閉、有所盤算;但
是,小孩子卻向訊息敞開、予以接納,這必然是
天主的旨意,耶穌為此歡欣鼓舞。
我們也應該滿懷喜樂並讚頌 天主;因為,謙遜
又單純的人接納福音。
在世界的未來和教會的希望裡有著弱小、卑微的
人,他們不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好,他們知道自己
的侷限和罪過,他們不願意掌控他人,卻在
天父內承認人人互為弟兄、姊妹」。
耶穌的舉動有助於我們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自身
的挫敗或黑暗的時刻;耶穌沒有祈求,卻讚頌
天父。
教宗表示,「這似乎有所矛盾;但是,真理就在
其中」。
那麼,讚頌,對誰有益呢?
教宗回答道: 天父不必靠著讚頌來增進祂的偉
大。
讚頌的祈禱對我們有益;教理定義說:『此種祈
禱分享心地純潔者的福分,因他們在享見光榮的
天主之前,已在信德中愛慕祂』。
與常理不同的是,我們不僅該在生活幸福、快樂
時讚頌 天主,更要在艱難時刻、黑暗時刻、在
艱辛地走上坡路時這麼做;那也是讚頌的時辰,
耶穌在黑暗中讚頌 天父。
願我們學會經由那段上坡路、那難走的小徑、那
費勁的路程,抵達那能看見新景色的地方,擁有
更遼闊的視野。
接著,教宗提及聖方濟各和聖人在臨終前撰寫的
《萬物頌》,這篇禱詞留給我們重要的教導;教
宗指出,聖方濟各沒有在喜樂、幸福的時光裡,
卻是在困頓中寫下這篇禱詞。
當時,聖方濟各幾乎失明,感覺到他的心靈裡出
現了孤獨的重擔、一種他之前從未體嘗過的滋味
;從他開始宣講以來,世界沒有改變,依然有人
飽受爭執的折磨,而且他覺察到死亡的步伐正在
一步步靠近。
那或許是個失望透頂的時刻、是感受到自身挫敗
的時候;然而,在那憂傷的一刻,聖方濟各仍在
祈禱。
他是怎麼祈禱的呢?
『我主,願禰受讚頌……』;他做出讚頌的祈禱。
最後,教宗總結道,聖方濟各、諸位聖人聖女和
主耶穌向我們展現出「時時刻刻都能讚頌;因為
, 天主是忠實的朋友」。
這是讚頌的基礎: 天主是忠實的朋友,祂的愛
永不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