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每個召叫都是祂愛的行動」;元月十七日
、主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當中,教宗方濟各如此
表示。
當天的福音講述了耶穌在受洗的隔天與首批門徒在
約但河畔相遇,這兩位門徒詢問耶穌住在那裏時,
耶穌回答說:「你們來看看吧!」(參閱:若一35
~42)
教宗說,這是相遇的邀請;那兩人跟隨祂,當晚,
住在祂那裡。
不難想像,他們坐著向耶穌提問;特別是聆聽祂,
並且感受到師傅說得越多,自己的心靈就越熾熱。
教宗解釋說,這些門徒覺察到,基督話語的美好回
應了他們最大的盼望;突然,他們發現夜色已深,
心中霎時亮起那只有 天主能賜予的光明。
他們回到兄弟、姊妹身邊時,這喜悅、這光明宛如
河水一樣從他們的心中滿溢流出。
接著,教宗提到,與耶穌的相遇,留下了不可抹滅
的記號;大約六十年後,他們其中的一個人在福音
中寫道:『那時,大約是第十時辰』。
也就是說,再次回到那一刻;這敦促我們省思:每
個與耶穌的真實相遇都會留在鮮活的記憶裡,令人
永誌難忘。
很多相遇都會遭人遺忘;但是,與耶穌的相遇永遠
長存。
教宗邀請眾人更深入地反省這份與耶穌相遇的經驗
;因為,「 天主的每個召叫都是祂愛的行動」。
上主的召叫攸關生命、信仰和一種特殊的生命狀態
;首先,生命的召叫構成我們做為人的身分,那是
個別的召叫;因為, 天主並非大量製造同樣的物
件。
其次, 天主向我們提出信仰的召叫,讓我們成為
祂的家人、 天主的兒女。
最後, 天主召叫我們進入一種特殊的生命狀態:
在婚姻道路、鐸職道路或奉獻生活的道路中奉獻自
己。
實現 天主對我們每個人計畫的方法各不相同,但
是,它始終是「愛的計畫」;對每位信徒來說,最
大的喜樂莫過於回應這份召叫,並且「全然獻身於
服事 天主和弟兄、姊妹」。
上主「會以千萬種方式召叫我們」,包括通過人們
以及開心和傷心的事件。
然而,面對 上主的召叫,我們有時會抱持著抵拒
的態度;因為, 天主的召叫似乎與我們的渴望互
相矛盾、或者令人恐懼,因為我們認為
天主的召叫太過艱難、勞心又勞力。
但是, 天主的召叫是愛,唯有愛能予以回報。
教宗說:起初,發生了相遇,甚至是與耶穌的相遇
,祂向我們談論 天父,讓我們認識祂的愛。
然後,與我們所愛的人講述這相遇的渴望在我們內
油然而生:『我遇見了 天主聖愛』、『我找到了
我生命的意義』;簡而言之:『我找到了 天主』。
隨後,教宗懇請童貞聖母瑪利亞助佑我們,把生活
化為一首讚主頌以回應祂的召叫,並且謙卑又喜樂
地承行 天主的旨意。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
天主都藉著一個召叫更加強而有力地臨在其中,願
那一刻的記憶使我們常在與耶穌的相遇中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