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默存心中的聖家
聖家: 聖母瑪利亞、大聖若瑟和耶穌。
主內的兄弟、姐妹:
我們大家都還正在感受耶穌聖誕節的喜慶氣氛,卻馬上又
要歡慶聖家節了;在此佳節上加佳節的日子,讓我們多些
認識聖家的成員,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福音精神,
一起「在 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二52)
耶穌十二歲那年,聖家全家人又照節日的慣例上耶路撒冷
過逾越節;過完了節,孩童耶穌依舊留在耶路撒冷聖殿;
因為,祂說:「我必需在我 父親那裡」(路二49)。
在《路加福音》中,這是耶穌說的第一句話;按照希臘文
原文的語意,這句話明確的意思就是:「我必需從事我
父親的事業,承行我 父親的旨意」。
耶穌用盡一生完成了 天父的旨意後,在十字架上斷氣前
,大聲呼喊說:「 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禰手中」
(路廿三46)。
耶穌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話總括了祂唯一的生命目標,就
是為承行 天父的旨意,且承行到底,好能住在
天父家裡。
耶穌明白和信任 天父的旨意不是折磨,是恩許;這恩許
,在復活耶穌身上全然實現了,而且,耶穌也把這
天父的恩許遣發給了宗徒們,使他們佩戴上自高天而來的
能力(路廿四49)。
從十二歲開始,猶太人的孩子可以正式與大人們一起全程
參與逾越節慶典,他們已接受了猶太成年禮(Bar Mitzvah
),意思是成了「梅瑟法律的學子」。
因此,聖史路加很自然地告訴我們說:「耶穌坐在經師們
中間,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路二46)。
另外,聖史也說:「凡聽見耶穌的人,對祂的智慧和對答
都驚奇不止」(47節)。
這後者其實不只讓我們認識耶穌自小敏慧,在一個虔誠、
守法的家庭環境中生長,也讓我們知道大聖若瑟對耶穌教
導有方。
按照當時的猶太教育制度,每位猶太孩子都有三位主要的
導師;最早的導師是母親,她全權負責孩子從出生起到斷
乳時期的教育,如同撒慕爾的母親亞納那樣(讀經一:撒
上一20 ~ 23)。
然後,教導孩子的責任就落到了父親身上,一直到孩子十
二歲。
之後,孩子必需遵守全部的梅瑟法律;所以,必需成為「
梅瑟法律的學子」(阿拉美文:Bar Mitzvah),而且,這
第三位導師就是《梅瑟法律》本身。
即使在耶穌這第三階段的教育上,大聖若瑟仍然功不可沒
;他以自己的親身經驗教導耶穌明白應以「智慧」(路二
52)去理解梅瑟法律,以智慧使法律成為真正接近
天主的生活途徑,總是先關注近人的需要(參:瑪一18 ~
25),堅持「仁愛勝過祭獻」(瑪九13)。
關於耶穌童年的事蹟,聖史路加兩次說 : 「聖母瑪利亞把
這一切事默存心中」(路二19,51);第一次是、牧人們
論及天使對他們講述嬰孩耶穌的事;第二次是、耶穌十二
歲時在聖殿中的事件。
「默存心中」,不是只把事情當成私人秘密記在心裡,卻
是反覆思索,每次,都發現新意和深意,然後,向人詳加
述說。
其實,正是透過聖母瑪利亞的述說,聖史路加才能夠告訴
我們多一些關於耶穌童年的事蹟;由此也讓我們多些認識
聖家的家庭生活狀況。
聖經中還有另外兩個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默存心中」
的特殊意義 :
第一個是雅各伯:雅各伯聽了若瑟講述他夢見太陽和月亮
並十一顆星辰向他下拜的異夢,就把這事默存心中(創卅
七11)。
雅各伯雖然認為若瑟很古怪;但是,他不像若瑟的兄弟們
那樣妒嫉、惱恨和排斥若瑟,反而在若瑟身上似乎覺察到
一個還不能完全瞭解的預報。
另一個例子是達尼爾:達尼爾因所見的異象煩亂,在聽了
一位天使的解釋後,心裡更加驚慌,連面色都改變了。
儘管如此,他仍將此事默存心中(達七15 ~ 28)。
達尼爾因看見邪惡的猖狂妄行而憂愁,卻也看見
天主必將獲得最終且永遠的勝利而震驚;這是他把此事默
存心中的原因。
這三位「把事情默存心中」的當事人,心情各有所異:
雅各伯半信半疑、達尼爾驚慌煩亂;然而,瑪利亞第一次
則心靈安然,因為,她已經知道,由她誕生的那一位是「
聖者,將稱為 天主的兒子」(路一28 ~ 35);第二次卻
不明白耶穌對他們所說的話(路二49 ~ 51)。
無論如何,他們三人都不安於現狀、不自我封閉、也不自
我滿足,不只是消極地接受一切;他們都設法更深一層地
瞭解所面臨的事,更進一步地認識所面對的人。
因此,若我們以「默存心中」來表示努力更深入地明白
天主的奧蹟,我們並不為過;而且,從以上的例子,我們
也看到,無論人的外在或內心情況如何,無論是安然或煩
亂,更深入地明白 天主奧蹟都是可能的、也是應該的,
甚至是有福的。
如此看來,「默存心中」確實是解讀 天主聖言、明白
天主奧蹟的最佳法則。
透過「默存心中」,我們可以從那些攪擾和蹧蹋
天主臨在的環境和心境中抽身出來,從而獲得自由,且
有能力認識 天主自己,也接納 天主賜予的特別恩惠。
天主總是願意向眾人說話,而且,人人都能夠聽懂和明白
天主的話;唯一的條件是:人必需把 天主的話「默存心
中」,如同瑪利亞、雅各伯和達尼爾那樣。
聖家,是我們每個家庭的模範;她除了是一個和諧、美好
、有很強生命力的家庭之外,更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恩愛的
家庭。
聖家的每位成員都教導我們如何更真實地明辨
天主的臨在、如何更確切地回應 天主的恩寵,並在
天主恩寵下承行 天主的旨意。
我們要學習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從耶穌滿盈的恩寵中
領受恩寵,藉著認識耶穌來認識 天主自己。
我們也要讓聖家激發我們的家庭,即使生命中有很多事,
我們現在都無法明白;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一切都「默存
心中」,相信 天主終有一天會讓我們全然明白,一切都
是祂對我們的慈悲奧蹟。
在這慈悲禧年當中,願聖家祝福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願
聖家成為我們過個有智慧和恩愛生活的中保;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