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 天主恩賜的禮物
撒上一 20~22,24~28;
若壹三 1~2,21~24;路二 41~52
「 小德蘭福傳之友 」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現代家庭面臨很大的衝擊,人工避孕、離婚、
墮胎、安樂死等死亡文化使家庭面臨史無前例
的挑戰,家庭的危機甚至直接造成人類生存的
危機。
今天,在救主降生人間後的第一個主日,教會
邀請我們慶祝聖家節,具有很大的意義;我們
多麼渴望每戶家庭都夫婦相愛、父慈子孝⋯⋯。
今天的讀經給我們一些建設家庭的提示,在讀
經一裡,我們看到,孩子是 天主的恩惠:「
那時,我為得到這孩子祈禱, 上主就賞賜了
我所懇求的」。
這跟有些現代人認為孩子是麻煩、帶來不便的
心態截然不同。
無可否認,孩子的出生會帶給父母不少的工作
和犧牲;教會反對人工避孕的同時,也贊成夫
婦基於愛和互相了解,以自然節育法計畫生育
,使孩子得到基本的養育。
如果,我們失掉「孩子是喜樂與希望」的基本
態度,這會是人類最大的悲哀。
我們看過不少貧窮卻視孩子為「 天主的恩賜
」的家庭,比富有卻視孩子為累贅的家庭喜樂
得多、健康得多、和睦得多,孩子也懂事得多。
我們也常聽說,不少科學界、藝文界有傑出貢
獻的人,是差一點兒被父母墮胎拿掉的孩子。
有孩子,就有未來;相反的,不少熱衷人工避
孕及墮胎甚至同性戀的國家,人口越來越少,
國運堪慮。
子女,是 天主的禮物,好好養育的話(不一
定要在物質上很豐富,更應看重精神上的教育
),一定會給父母帶來不可言喻的喜樂,這個
喜樂只有肯犧牲的父母才能體會得到;父母自
我犧牲越多,喜樂也越大。
「小量播種的,也要小量收穫;大量播種的,
也要大量收穫」(格後九 6 )。
父母也要知道,子女的最終造生者是 天主,
不是父母;父母可以說是代替 天主照顧孩子。
當父母盡全力養育子女之後,就應該把子女的
未來交託在 天主手中,讓 天主掌管,如同
教宗若望廿三世一樣。
這位教宗每天面對世界各地教會的事務,其中
不少令人頭痛、憂心的問題,很容易讓人憂慮
、無法成眠;但是,教宗睡前都祈禱說:「主
啊,這個教會是祢的,不是我的,請祢好好保
護她吧;我呢,現在,要去睡覺了!」
所以,疲憊、憂心的父母也不要忘記對
天主說:「 上主啊,這孩子是屬於祢的(讀
經一),請祢好好看顧、保佑他吧;我要睡覺
了!」
今天的讀經一裡,亞納奉獻兒子撒慕爾給
天主是很感人的一幕,可以說是聖母奉獻兒子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預象。
現今教會聖召短缺,我們當父母的教友能否多
鼓勵子女考慮聖召?
另外,父母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若子女能從父
母那裡學到慷慨大方、愛主、愛人的精神,他
們會更容易追隨 天主的召喚。
撒慕爾從小就受教認識 天主,也是今天我們
教導子女很好的提示;孩子就像一塊白布,近
朱赤、近墨黑;也像一塊海綿,父母給他們什
麼,他們就吸收什麼。
非常重要的是,父母要讓他們從小認識
天主的教導。
我們看過,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少父母忽略了
正確的信仰、道德教育,等到孩子長大學壞了
,要重新教育已經太遲了!
今天的福音裡,我們可以想像,聖母是流著悲
喜的眼淚,輕輕地責備耶穌:「孩子,為什麼
祢這樣對待我們呢?祢的父親和我一直擔心地
在找祢」。
主耶穌不回答還好,祂一回答 (在另一層面的
意義),更令聖母和聖若瑟納悶、不明白。
可見,聖家裡的聖母、聖若瑟是不缺憂愁和痛
苦的,更不用說以後十字架上的苦。
多少次,我們的家人也會碰到難以明白的憂苦
,我們也會流著淚、大聲地問 天主:「為什
麼?為什麼?」
甚至,語調中不無埋怨的成份。
是不是 天主故意讓我們經驗這些痛苦?
不能說完全不可能。
因為, 天主知道,痛苦對我們靈魂的操練、
精神的昇華是最有效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没有經歷
過痛苦的人是不會成為「偉人」的。
以愛 天主、愛人的心所接受的痛苦,是可以
成為良師益友的。
家庭裡碰到困難、痛苦,家人該怎樣去面對?
今天,我們看到聖母和聖若瑟是同心合意共赴
時艱的(「你的父親和我一直擔心地在找你」
);求 天主也賜我們每戶家庭的成員都能夠
同心合意地面對困難和挑戰,將危機轉為契機
,千萬不要輕言「分手」、「出走」⋯⋯
防範家庭問題於未然,比出了問題再找補救好
得多。
在今天的讀經二裡,聖若望教導我們:「我們
都是 天主的子女,我們按照基督的吩咐彼此
相愛,就能住在 天主內, 天主也住在他內
」;既然父母、子女都是 天主的兒女,互相
尊重是必需的。
當 天主、基督與我們住在一起,成為我們家
庭的中心時,家人之間就能夠彼此相愛、互相
服從。
懇求 天主住進每一戶家庭,每戶家庭都能夠
充滿愛與溫暖的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