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庭也應成為聖的
聖家節
創十五1~6,創二十一1~3;希十一8,11~12,
17~19;路二22~40
在耶穌聖誕節後的第一個主日,教會邀請我們
慶祝納匝肋的聖家;我們的家庭也應按照
天主的召叫成為聖的,好相似這戶家庭。
兩篇讀經都說到亞巴郎,為使我們首先瞭解,
子女是 天主的美好恩賜。
家庭,是 天主給的恩賜;在家庭中,夫妻要
彼此相愛,然後,從愛中繁衍子孫,因而,家
庭參與了造物主的尊嚴。
事實上,聖經上為指出子女的誕生,正是用了
『生育』這兩個字; 天主給人這一卓越的尊
嚴,使人同祂一起成為生育子孫的人。
在創世紀中,我們留意到,當我們祖先的第一
位兒子誕生時,厄娃說:『我賴 上主獲得了
一個人』(創四 1);厄娃的這句話表達的是
,她參與了 天主生育兒子的工程。
第一篇讀經讓我們看到亞巴郎滿心憂鬱,因為
,他沒有兒子。
他年紀已老、他的妻子撒辣也同樣;因此,他
們失去了有子孫後代的希望。
當 上主對亞巴郎說:『亞巴郎,你不要怕,
我是你的盾牌;你得的報酬必很豐厚!』
亞巴郎跟 天主抱怨說:『我主 上主!祢能
給我什麼?我一直沒有兒子;繼承我家業的是
大馬士革人厄里厄則爾』。
此時,亞巴郎感到的滿心憂鬱是他未留下後裔
便要離開這個世界; 天主給的所有恩賜,在
他看來似乎徒勞。
的確,每個人都極渴望把所得到的恩典傳給子
孫;亞巴郎卻無這個可能性。
他提出的問題:『我主 上主!祢能給我什麼
?』
意思是說: 上主,祢的恩典不能使我滿足;
因為,我不能把它們傳給子孫。
他完全失望,就做出這一結論:祢既沒有賜給
我後裔,那麼,只有一位家僕來做我的繼承人。
聽了亞巴郎這句話, 天主便向他做出許諾、
一個滿足亞巴郎內心深處的許諾:『這人絕不
會是你的繼承人;是你親生的要做你的繼承人
』。
天主在這個許諾中顯示出無限的慷慨,祂遂領
亞巴郎到外面說:『請你仰觀蒼天,數點星辰
,你能夠數清嗎?你的後裔也將這樣』。
亞巴郎相信了 上主, 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
正義;這令我們看到,亞巴郎接納許諾給他兒
子,甚至,無數子孫後代所懷抱的信德。
將子女視為 天主的恩典是理所當然的態度;
但是,我們應該常去更新它,我們常該承認子
女是 天主美妙的恩賜,這個恩典在父母的心
中激起獨特的喜悅:是做父親和母親的喜悅,
比其他的喜悅來的都大。
第二篇讀經讓我們瞭解,有子嗣的恩典也要求
父母負起責任;子女是一個獨特的恩典,其實
,他們不像物質那樣是父母的所屬物,一位兒
子或女兒對父母來說一定是一位寶貝了,但是
,這個寶貝不是物質,他們是人,因此,屬於
天主比屬於父母的成分要多很多。
子女是 天主的恩賜,這個恩賜繼續屬於
天主,正是由於屬於 天主,就要受到尊重。
亞巴郎正是覺悟到這一事實,則必須經歷十分
痛苦的經驗;希伯來書提到他受試探:
天主要他獻出他的兒子依撒格,就是那承受了
恩許的人。
亞巴郎獻上他的兒子,表現了他願意將他的這
位兒子獻給 上主,他知道他的這位兒子是
天主的美妙恩賜,實在不屬於自己。
亞巴郎受的試探,為所有身為父親和母親的人
都具有深遠意義:子女屬於 天主,父母不該
對他們有佔有欲。
意思是說,父母不該在子女身上尋求自己的滿
足,該把子女看做是 天主所愛的人,一切都
是為了他們的益處,該當讓他們逐漸自立,生
活出他們蒙受的召叫。
這樣的事卻不容易做到。
實際上,許多家庭中的父愛或母愛變成了佔有
欲的愛,妨礙兒子成為一位自由的人、只屬於
天主的人。
從這種佔有欲的態度衍生出非常負面的後果,
比如,兒子成了家,做母親的強行保留同他還
是孩提時的關係,繼續行使做母親事事替兒子
操勞的職責,要擁有兒子的全部愛;這種態度
引起同兒媳婦的衝突。
佔有欲的愛不是真正的愛;因為,所尋求的是
自我滿足,並不是尊重所愛的人和為他的益處
著想。
在福音中,我們注意到,瑪利亞和若瑟意識到
,耶穌對他們來說不是要擁有的人,他們負的
是一種責任,是 天主的恩典,耶穌比起他們
來更屬於 天主。
耶穌誕生幾天後,父母便帶孩子到耶路撒冷去
獻給 上主,即承認孩子屬於 天主。
梅瑟法律記載:『凡開胎首生的男性,應祝聖
於 上主』。
瑪利亞和若瑟去聖殿,為表示耶穌屬於
天主,他們只是這個恩典的管理人,不是擁有
人。
在這個機會上, 天主揭示了耶穌該以何種方
式做祂的僕人;年邁的西默盎蒙聖神啟示指著
這位嬰孩說:『祂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
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
耶穌負有叫人心中的思念顯示出來的堅定使命
,並以此成為反對的記號;甚至,祂自己該當
成為受迫害的對象,被不公道地定罪。
西默盎向瑪利亞預言說:『至於你,要有一把
利劍刺透你的心靈』。
耶穌和瑪利亞的命運都非常痛苦,也會結出許
多果實;我們知道,耶穌藉著祂的苦難拯救了
世界,瑪利亞在這個偉大的奧蹟中承擔了合作
的角色。
瑪利亞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見路二19
,51)。
她為做『 上主的婢女』做準備,這個準備也
體現在以自己的方式養育兒子,然後,放祂去
執行祂的使命、一個為世界的得救這麼重要的
使命上。
福音上又說:他們(父母和嬰孩)按著
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了加里肋亞他
們的本城納匝肋。
孩子漸漸長大、強壯,充滿智慧,
天主的恩寵常在祂身上;家庭的喜樂正是來自
孩子的成長,這也是一種驚訝的美妙。
孩子註定要成長、強壯,好獲得智慧、接納
天主的恩寵。
耶穌的確是我們中的一位: 天主聖子降生成
嬰孩,接納成長、強壯、充滿智慧和
天主的恩寵常在祂身上的命運;瑪利亞和若瑟
懷著喜悅看著自己的兒子成長和獲得為祂使命
所需要的一切。
家庭有義務促進孩子的成長、尊重並引導他們
的成長;家庭的任務是促使孩子充分發揮
天主為使孩子履行自己的召叫而賜給他們的一
切品德;家庭首先應該被引向這個使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召叫, 天主賦予每個人在
世上要完成的使命、要負起的特定責任。
在一戶家庭中的每位子女都有自己的個別召叫
,家庭有責任創造一切有利條件使子女的召叫
得以充分發展,好使他們度真正美好、相稱於
天主和對世界有貢獻的生活。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