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上十七 10 ~ 16;詠一四六【一四五】7 ~ 10;希九 24 ~ 28;谷十二 38 ~ 44
各位兄弟姐妹 :
在上一個主日,我們慶祝了諸聖瞻禮。我們紀念這些聖人們不畏懼世上的各種磨練和挑戰,他們善用了
天主賜給他們的恩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和誘惑,勇敢地活出了基督的教導,爲天國的價值觀做見
證,最後獲得了榮耀的冠冕。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列王紀上;經文的內容是有關厄裏亞先知的事迹。這位 天主的忠僕是主耶穌誕生之
前八百年,當阿哈布爲以色列王時的偉大先知。厄里亞的使命就是讓以色列王室承認 天主才是以色列
真正的國王。如果,阿哈布堅持我行我素,不願意服從上天的旨意,他將永遠無法發揮他的治國能力,
同時也將把整個王國帶向滅亡的邊緣。
厄里亞爲了令阿哈布認識到必須完全信賴 天主,他預言了旱災的降臨;這個旱災的情况十分嚴重,以
致江河都乾涸了。在這時, 天主派遣厄里亞到漆冬的一個寡婦家裏去,那裏正好是當時的王后依則貝
耳的家鄉。那個地方也遭受了嚴重的旱災,這是要告訴讀者,依則貝耳所膜拜的神都沒有辦法爲當地的
人民解决這個缺水的問題;但是, 天主却委託這位貧窮的寡婦來照顧厄里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
當時的以色列王國中,最貧窮和弱小的人都比那些沒有信德的國王更有能力。
從外表上來看,這位寡婦已經快要被餓死了;雖然,在大旱災中她仍有水喝,但是,她剩下的食物已經
很少了。儘管,她面對被餓死的威脅,當厄里亞來向她討食物吃時,這位寡婦竟然滿足了他的要求,因
爲,她深信厄里亞對她說的話;那就是: 天主會繼續供應她和她兒子所需要的食物。這位寡婦的信德
和阿哈布的信德有著多麽大的差距啊!
讀經二取自希伯來書;此書信的作者以猶太人的贖罪節爲背景來描述主耶穌的祭獻。我們看到主耶穌的
祭獻和其他的祭獻有著一個重要的不同點,他只是一次奉獻了自己,帶著自己的血進入了天上的聖所,
因此,拯救了整個世界。
當主第二次光榮地來臨時,他已經不是來贖罪;他再度來臨時,必會爲那些殷切期待他的人們
帶來救恩。
那一種人才是真正服事 天主的人?這個問題似乎是從一些經師公開的炫耀行爲以及有錢人和窮寡婦捐
助聖殿款項的對比而衍生出來的。這是耶穌時代和馬爾谷基督徒團體時代共同關注的議題。
我們先來看一些經師公開展示的行爲;在這章節中幷沒指出主耶穌批評所有的經師,他只是在批評那些
喜愛公開炫耀以及行爲造作的經師。其實,主耶穌批評的重點是要斥責人們的虛僞假善。對主耶穌和馬
爾谷的團體來說,做門徒必須要有真誠的德性。做門徒絕對不是爲了要有特別的穿著;不是爲了要在公
開場合受到特別禮遇和問候;不是爲了要坐在貴賓席上;更不是爲了操控孤苦無依的寡婦。
有可能,上述的行爲吸引著部份跟隨主耶穌的人。從古至今,嚮往上面列舉出的各種所謂的宗教行爲
的,真是不乏其人。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對比,那就是有錢人向聖殿捐出的大量金錢和一位窮寡婦捐出的小數目金錢。
主耶穌對他們的捐獻做出評論,主要是在告訴我們,他評論的標準幷不在乎客觀上金錢的多寡。有時候
,即使捐出來的數目幷不多,但是,實際上,那份捐出來的錢有著最高的價值。對聖殿的捐獻象徵著對
天主的奉獻;這位寡婦比其他人對 天主更慷慨大方,因爲,她捐獻出的是她僅有的,不是她多餘的。
她是在貧困中捐獻,而不是在她的富裕中捐獻。這位寡婦的微薄捐獻强調了她對 天主及對他人的愛。
儘管,她擁有的財富是那麽有限,她仍然願意和周遭的人分享她僅有的那一點錢;這樣的慷慨行爲,從
福音的觀點來看,才是真正的愛和服事 天主。
在以上三篇經文的光照下,我們可以總結以下三點做爲我們生活的反省:
(一) 支援貧窮者的急需是我們的責任,不是義務
對於貧窮者的急需,我們應該立即施與援手;幫助貧窮弱小者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身爲基督徒,儘
管我們自己的經濟狀况可能不佳,只要是看到他人的急需,我們就有責任去協助和關懷。
真正和偉大的愛不是和人們分享多餘的,而是,和人們分享僅有的。
(二) 天主不看人的外表,是看人的內心
天主的審判不會以世間的成敗做爲判斷人的標準;所以, 天主的審判不是用同一把尺來衡量所有的人
。主耶穌曾說過,給得多的, 天主必定會對他的要求多;給得少的, 天主對他的要求也會相對的少
。凡憑著真心和愛心去做事的人,他們在 天主的眼中才是 天主忠信的僕人。
(三)基督徒該學習活出透明度和謙卑
一個心口合一的人,他的生活應有相當大的透明度;這也說明他所相信和他所做的事是一致的,沒有什
麽需要刻意掩飾。一個有德行的基督徒更需要有謙卑的態度去活出他成聖的召叫。
當我們在努力做好事時,我們應當更意識到我們該盡的責任還有很多,而不是認爲自己比別人
聖善或完美。 天主給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能力和恩寵,我們千萬不可以把 天主賜給我們的恩寵和
能力用來當做瞧不起其他兄弟姐妹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