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上午,在方濟各小兄弟會士朱利奧˙米凱利尼
( Giulio Michelini )神父的帶領下,教宗方濟各和聖
座各部會的神長們進行了第九場、也是最後一場四旬期
避靜默想,省思的是【空墓與復活】(瑪廿八1-20)。
《瑪竇福音》最後一章記述耶穌復活的事蹟,以此揭示
基督的奧蹟;痛苦和受難並不是耶穌的結局,接踵而來
的便是祂的復活、一個新開端。
那麽,我們該如何向今天的人宣講基督呢?
如何向《變形記》中所描述的那種典型人物宣講基督呢?
《變形記》是卡夫卡(Franz Kafka)撰寫的中篇小説
,書中的主角格雷戈爾˙薩姆撒(Gregor Samsa)一
天早晨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昆蟲;因此,他變得
孤獨、自我封閉、焦慮,而且失去了親人的愛。
米凱利尼神父邀請在場人士省思上述兩個問題,以耶穌
這個人和祂的訊息做為重新啟程的起點。
相對於歷史上的耶穌,基督的復活闡明一個真正的新意
,耶穌復活後的形體已是另外一種形態;而且這個新意
已經提前臨在於耶穌復活前的歷史標記中。
這個答案想説明什麽呢?
那就是我們一聽説基督復活的消息,就應以耶穌這個人
、這位先往加里肋亞去的人為起點,重新啟程,祂的訊
息乃是人類獲得自由的訊息。
耶穌的訊息可以經由兩條路抵達今日人類,就是教宗方
濟各已為我們指明的兩條路:首先是、努力研讀聖經,
且做出新的詮釋;其次是、行愛德。
米凱利尼神父對此解釋道:我們應努力愈加領會《新約
》和《舊約》的含義,好能藉著教會生活、禮儀和彌撒
講道以及文化工作重新詮釋《聖經》。
另一條路則是愛德之路,我們若能打開那個關閉著格雷
戈爾˙薩姆撒的房間,就是走在這條路上。
格雷戈爾˙薩姆撒如果不是留在那個無人過問的封閉房
間內、一座墳墓內,如果,他得到一些人的救助,他就
有可能恢復自己的人性、認出自己人體的特徵,不是一
隻昆蟲。
米凱利尼神父提到,在《瑪竇福音》的記述中,天使把
耶穌復活的消息報告給婦女們;因此,我們只談墳墓空
了,還不夠,還應該宣告基督復活的喜訊。
此外,聖史瑪竇也闡明基督復活的另一個幅度 : 寬恕;
復活的耶穌願意看到十一位門徒、稱他們為兄弟,而且
,寬恕了他們曾遺棄自己的罪過。
耶穌在加里肋亞與門徒們會面,他們一看見耶穌就朝拜
了祂;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
但是,耶穌還是上前對他們說:『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最後,米凱利尼神父評論道, 天主行事的方式、祂的
聖言確實能指明我們的限度,將之轉變為機遇。
耶穌基督的 天父透過祂的聖言和祂的聖子接近我們;
的確,在《瑪竇福音》中, 天主聖子被稱為厄瑪奴耳
、 天主與我們同在,祂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資源;儘管
,我們有疑惑且能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