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祭員應當知道 (五)
禮儀服飾
初期教會在舉行禮儀時,各級職員並無特殊的禮服,只穿
較好的常服,表示慎重和敬重。
參與禮儀的時候,各級的禮儀人員有其獨特的服飾,一方
面為標示出他們的身分,同時亦表達出他們在禮儀中所負
責的部份。
一般的禮儀服飾有:
長白衣
是白色的長衫,遮蓋全身,是禮服中最裏面的一件;長白
衣 (Alb),麻質,大多數為白色,長又有袖子,是主教、
神父、執事舉行彌撒或禮儀所穿的禮服之一。
我們可把它視為領洗者所穿的禮服;因為,他們都已經在
聖洗的聖水中復活了,靈魂潔白、無罪。
小白衣
小白衣 (Surplice),是半身白衣,可長至膝,兩袖寬大,
穿在長袍外面;現在,很少使用。
聖 索
是固定長白衣的作用,有束上腰、準備工作的意思;聖索
(Cincture)是腰帶的一種,用以固定長白衣,亦提醒人要
常束上腰,警醒祈禱
領 帶
領帶 (Stole),是教會聖秩的標記、司鐸的標記;主教、
神父及執事在舉行禮儀時所佩帶。
司鐸是將領帶放在脖子上,兩端向下垂在胸前;執事也用
領帶,但是,它的披法有別於神父,是將領帶放在左肩,
一端置於胸前、一端放在背後斜向右邊腰間相接。
祭 披
祭披 (Chasuble),是主禮 (主教或神父) 主持禮儀時的
祭服主件,其形狀像一件大氅。
祭披顏色應與禮儀年的顏色配合;這是一件司祭在彌撒中
穿的外套(禮服),遮住全身,也隨禮儀節期改變顏色。
白色
它象徵復活、純潔、喜樂;在耶穌復活期、聖誕期以及
上主、聖母和諸聖人瞻禮時用白色祭披;殉道聖人的慶日
例外。
綠色
是一年中常年期、主日及平日所用的顏色,就是除了慶日
及精修聖人和紀念日外,所有常年期的彌撒都用綠色,它
也是最常用的顏色。
紅色
它代表「火」和「血」,使人想到五旬節聖神降臨之火舌
,也想到為主做證的殉道聖人的血;紅色祭披,是在聖神
降臨節、諸位宗徒及殉道者的慶日使用。
將臨期第三主日及四旬期第四主日,這兩個主日都稱做「
喜樂主日」,雖然,在刻苦及補贖中,但是,光明因耶穌
的來臨與復活,使人可藉著祂重回 天主的國度;這兩天
也是用紅祭披。
紫色
紫色,代表懺悔、刻苦、補贖、追思;以前,是用黑色;
現在,和紫色通用;是在將臨期、四旬期、大祈禱日所用
的顏色。
耶穌復活節守夜彌撒,因為它屬於慶節彌撒,所以,用白
色祭披。
袈 巴
袈巴 (Cappa), 是舉行禮儀用,斗蓬底的長袍、無袖、
前面開口,垂到腳面;在主持詠唱時辰祈禱、聖體降福、
殯葬彌撒後的告別禮時,由主禮穿用。
披 肩
披肩 (Humeral Veil),一條長二點五公尺 、寬七十公分
的服飾;聖職人員披在肩上,用其兩端蒙手,以奉送物品
;現時,主禮多數用於聖體降福的時候。
執事的禮服
執事禮服 (dalmatica),比長白衣較寬又短、有袖,上面
有刺繡的裝飾;是與原有款式最為接近的一種禮服。
輔祭的祭衣
衣服代表著我們的外表,亦標緻著內心的態度;輔祭目前
所用的祭衣,主要分為傳統的紅、白祭衣和長白衣兩種;
紅、白祭衣較為傳統,源於修院修士們的神職長袍,採用
紅色,取其意義是準備隨時為主殉道;白色,表示基督徒
領洗時的純潔。
有些聖堂亦有紫色的長袍,適用於將臨期及四旬期;黑色
的長袍可用於殯葬禮儀。
長白衣與主禮或共祭神父的長白衣相類似,腰間束上腰帶
、胸前配上十字架。
長白衣適用於任何禮儀時期,惟腰帶顏色宜與禮儀年時間
有所變動和配合。
也有的聖堂自己有獨特的設計;我們聖堂的領巾及腰帶隨
著禮儀年跟主禮的祭披配合。
主教的禮服,除上列禮服外還有:
禮 帽
是硬質有兩尖端、後面有兩條垂帶,戴上時,垂掛在主教
背上;戴禮冠前,要戴小紅圓帽。
小紅圓帽
主教戴於禮冠下,小紅圓帽只在聖體前才脫下,在念感恩
經和明供聖體時,主教會脫下小紅圓帽。
牧 杖
一根長杖,一端捲曲,它象徵主教是牧放
上主羊群的神牧;若把捲曲端朝外,是代表主教行使權力
,不可朝著別人。
禮帽和權杖是代表主教的權威;所以,在宣讀
天主聖言(讀經一到福音)以及聖祭禮儀(由奉獻至恭領
聖體禮後經),主教不戴禮帽、不執權杖的;這表示,在
天主前,主教仍是祂的僕人。
在一臺彌撒中,只在進堂、致候詞、講道及彌撒結束禮時
,主教才戴禮冠、執權杖的。
(參考香港禮儀委員會 輔祭員手冊)及(臺北聖心堂馨香
一瓣) 黃瑪加利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