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一月四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教宗方濟各主持

追思彌撒,紀念近一年中去世的樞機和主教們。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省思有關復活的主題,重申復活

才是我們來到世上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出自我

、走向耶穌,要有憐憫的情懷和舉動、要在

天主面前做出重大決定。

當天禮儀選讀的《若望福音》六37記述了耶穌對群衆

說的話   :    『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

教宗指出,耶穌的這個教導乃是預先告訴我們,那些

不去祂那裡的基督徒必被趕走。

對有信仰者而言,沒有折衷之道;屬於耶穌的人,不

可圍著自己轉,他必須走出自己,來到耶穌那裏。

教宗由此提出一連串的詢問,幫助基督徒反思自己行

走的方向:

我是否積極地走向        上主?還是圍著我自己轉?

我行走的方向是什麽?

我只尋求建立美好形象、保住我的角色、我的時間和

空間?還是來到        上主那裡?

教宗繼續表示,從在母胎中以及後來經過不同的階段

,直到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的一生都是在走出去。

今天,我們為已走出今生、去與復活主相遇的樞機和

主教弟兄們祈禱之際,我們不可忘記那最重要和最艱

難的出走正是走出我們自己,它使一切出走具有意義

,只有走出我們自己,我們才能敞開通往

上主的大門;我們要祈求這個恩寵    

在《瑪加伯書》中,猶大對陣亡者的善舉(加下十二

45)和聖保祿在《格林多前書》十三   8中關於愛永存

不朽的思想,為教宗提供了對復活的第二個省思,即

行愛德是對生命的質詢,關乎著復活的問題。

行愛德,不是做老好人、或偶爾的零碎善舉。

對他人的憐憫,能打開永生之門;彎下腰來服事需要

幫助的人,就是為天堂做準備;如果,正如聖保祿提

到的那樣,愛,永存不朽,那麽,愛德正是連接天地

之間的橋樑。

因此,我們能詢問自己是否在這座橋上前行?

我會為處在困境中的人擔憂嗎?

我懂得為受苦的人哭泣嗎?

我是否為那些沒人理會的人祈禱?

我會幫助那無力償還的人嗎?

對復活的第三個省思,教宗則取自聖依納爵在《神操

》中的教導,這位聖人提醒我們如何做出方向明確和

更接近復活的決定。

教宗解釋說:聖依納爵建議,在做出一項重要決定前

,我們應想像自己在末日那天站在        天主面前,那是

一項不可推遲的召叫,是所有人抵達的終點。

這樣一來,人的一生在這個視野中做出的任何決定都

會方向明確;因為,它更接近復活,使生命具有意義

和目標。

最後,教宗邀請衆人說:在這三項啓迪中,我們至少

應受到其中一項的激勵,這樣,我們就會更符合耶穌

在今天《福音》中的渴望,祂渴望          天父交給祂的,

一個也不要失掉。

在塵世,讓人失去生命意義的許多聲音中,我們要聽

從復活和永生的耶穌的旨意:把今天當做復活的黎明

生活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