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閱讀的中國人,令人憂慮
近日,一位印度工程師所寫《不閱讀的中國人,令人憂慮》
紅遍網路。
他說,或許,不應過分苛責;但是,我只是憂慮;如果,就
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
【全文如下】:
我,在從飛往上海的飛機上;正是長途飛行中的睡眠時間,
機艙已熄燈。我吃驚地發現,不睡覺、玩iPad的,基本上都
是中國人,而且,他們基本上都是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
有人讀書;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裏。
其實,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時,我就注意到,德國乘客大部
份是在安靜地閱讀或工作;中國乘客大部份人要麼在穿梭購
物、要麼在大聲談笑和比較價格。
現在的中國人似乎有些不耐煩坐下來、安靜地讀一本書。
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
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為什麼,中國人都在打電話、
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
我一看,確實如此;人們都在打電話(大聲談話)、低頭發
短信、刷微博或打遊戲;或喧囂地忙碌、或孤獨地忙碌,唯
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
據媒體報導,中國人一年平均讀書零點七本,與韓國的平均
七本、日本的四十本、俄羅斯的五十五本相比,中國人的閱
讀量少得可憐。
在中國各地中小城鎮最繁榮的娛樂業就算麻將館和網吧了,
一個萬把人的小鎮,有幾十個麻將館,五、六家網吧是常事
。中老年人參與麻將、青年人上網、少年與兒童看電視。
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上網和看電視。
不管是在網吧、還是在大學的電腦室,我們可以看到,大多
數都在玩遊戲,少部份在聊天。
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讀書的學生少之又少。
再看看各部門的領導,一天,忙於應付各種檢查、應酬、飯
局;讀書,已經變成了學者的專利;也許,很多學者也不看
書了;這確實讓人擔憂。
中國人不愛讀書,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國民文化素質偏低;二是、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
習慣;三是、【應試教育】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
外書;四是、好書越來越少。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
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
他在書中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書
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平均每天讀書不足十五分鐘,每人平
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
,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人最愛讀書,一個是以色列、
另一個是匈牙利。
以色列人平均每年讀書六十四本;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
,每一位母親都會嚴肅地告訴他:書裏藏著的是智慧,這要
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且,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
丐也是離不開書的。
在猶太人眼裏,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
所具有的一種美德。
這裏說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猶太人都
要停止所有商業和娛樂活動,商店、飯店、娛樂等場所都得
關門停業,公共汽車要停駛,就連航空公司的班機都要停飛
,人們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禱。
但是,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全國所有的書店都可以
開門營業;這一天,光顧書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這裏靜
悄悄地讀書。
另一個國家匈牙利,她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
之一,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五百人就有一座圖書
館;然而,中國平均四十五點九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
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讀書風氣最濃的國家,常年讀書的人數達
五百萬以上,占人口的四分之一還多。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
國家,當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以色列人口稀少,可是,人才濟濟;建國雖短,但是,諾貝
爾獎獲得者就有八位。以色列環境惡劣,國土大部份是沙漠
;然而,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生產的糧食,
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
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十四位,涉及物理、化學、醫學
、經濟、文學、和平等眾多領域;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匈牙
利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大國】。
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可謂數不勝數,有小物件,也有尖端
產品。一個區區小國,因愛讀書,獲得智慧和力量;靠著智
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
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
民族的閱讀水準。
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
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
未來。
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
要知道: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
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有空,多讀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