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祭員應當知道 (三)
輔祭員應該知道,劃十字聖號,這是信德的表示,即是
奉獻給 天主聖三,也是提醒人記得基督的愛;在禮儀
開始或結束時,我們都劃十字聖號的。
【劃十字聖號的方法】:
因 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阿們;小聖號,是用右手
合指,從上而下,再由左而右地自額頭劃至胸前,再自
左肩劃至右肩,使兩條直線形成一個十字,同時,左手
平放在胸前,最後合拾。
神父讀福音時,在劃小聖號前,加劃三個十字在額頭、
唇上和胸口;這三個十字同樣是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地
劃的。
以十字聖架號、 天主我等主、救我等於我仇、因
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阿們;這叫大聖號,意思是:
我們思慕福音、宣揚福音和愛慕福音。
站 立:
這是一種尊敬的態度,當我們對別人表現出尊敬及留意
時,便會站著,且顯得喜樂、感到自由;因為,這喜樂
及自由是基督所賜的。
在教會傳統裡,在耶穌復活期中不會下跪;站著同時也
有開放自己、接受別人的含義,又表示願意順服,隨時
準備實踐所吩咐的一切。
當神父出入祭台、念光榮頌、讀福音、信經等部份時,
輔祭都應站著。
坐 下:
有聆聽的意義,這顯出是徒弟、學生的態度;所以,在
聆聽讀經及神父證道時,我們都是坐下的。
雙手 合拾:
這是很傳統的動作,表示虔誠、尊敬、服從、將自己奉
獻的意思;故此,輔祭站著、跪下時,也要有合拾的姿
態。
跪 下:
這是表示尊敬、欽崇、謙遜,表示出有需要和有所求的
姿態。
在經過聖體櫃、祭台前,要恭敬地鞠躬或單膝跪下打千
;明供聖體時、或舉揚聖體時,應雙膝下跪。
單膝跪的步驟:
站著時合拾、起立時也合拾;下跪時,腰要直,與左腳
大腿成直角,隨後,大腿亦和小腿成直角。
右腳膝蓋著地,跪在左腳踝的平線上。
雙膝跪的步驟:
照上面各程式做,然後,把左腳的膝蓋著地下;但是,
記得,起立時,腰仍要直。
靜默 時間:
讀經後的靜默,是 天主繼續向我們說話的時候。
講道後的靜默,是深入瞭解 天主聖言的時刻。
領聖體後的靜默,是向 天主祈禱傾訴的時刻。
總之,這是禮儀的一部份,絕不是浪費時間。
念痛悔經時搥胸,明認自己的錯失、承擔自己的罪,後
悔沒有履行 天主的聖言。
互祝平安:
擁抱、鞠躬, 願意和周圍的兄弟、姊妹建構成一個團體
,這個禮儀行動不只是個標記,是願意付出犧牲與他人
修和,建立良好關係。
誦念 天主經時雙手合拾:
救恩的來臨,這時刻使人領悟到自己是需要
天主相助的兒女、和耶穌及其他人都同是兄弟、姊妹。
也有人張開雙手:
這是猶太人祈禱的姿態,表達將一切交託給
天主,強調祈求。
輔祭員應當知道 (四)
認識禮儀用品
祭台,是為舉行感恩祭設立的,它是禮儀的中心及敬禮
天主的地方;為此,信友生活的重要時刻都會在祭台前
舉行,如:婚禮、領聖體、領受聖職、矢發聖願等等。
祭台,源於耶穌於最後晚餐時與門徒們一起進食逾越節
晚餐,並在那裡建立聖體聖事。
現今,祭台,代表著 『 天主與人的愛宴』,教友在此
相聚,是為參與耶穌的死而復活奧蹟,並為蒙恩得救而
讚頌 天主。
主教在祝聖新聖堂的祭台時,通常都會放置聖人的聖髑
、即聖人的骸骨在祭台的特定位置,這就一如初期教會
的信友在殉道者的墓穴上聚會擘餅,以紀念基督的死亡
及復活。
祭台通常置於聖所內,應讓參禮者都能看到;至於祭台
的形狀,大致有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都有。
祭臺布:
鋪在祭臺上的白色桌布。
聖 爵:
這是一個特殊的杯子,是盛放未祝聖的葡萄酒及盛祝聖
後酒形下的耶穌基督聖血;不可用做其他用途。
酒:
葡萄酒,是舉行感恩祭的必需品之一;耶穌在最後晚餐
中將葡萄酒祝聖為祂的聖血。
葡萄酒亦是喜樂的象徵,特別是在喜慶的日子內,大家
都會暢飲美酒;這正好代表,藉耶穌聖血的傾流,給予
人新生命的喜樂。
聖 盤:
這是一個圓形小碟,在彌撒中,神父用的;祝聖的大麵
餅就放在它的上面。
聖爵布:
這是一塊麻布的小手帕,中間繡有一個小十字,是供給
主祭用來擦聖爵、口唇和手上殘留的聖血與擦拭聖器之
用。
九摺布:
也叫聖體布,是一塊方形的麻布,中間繡有小十字,鋪
放在祭臺上,將即要被祝聖的餅、酒等置於其上,主要
功能為防止聖體碎屑掉落,造成對聖體的不恭敬。
聖爵蓋:
為了防塵及蚊蠅,在彌撒中,蓋在聖爵、聖盤上的。
酒、水壺:
是分放葡萄酒和水,主禮在成聖體前,先在聖爵內倒入
葡萄酒、再 注入少許水,代表 天主性與人性的結合。
在送聖體後,水也供給主禮清理聖器用。
酒水攙合,象徵基督的 天主性與人性合而為一,上述
兩項行動中,主禮口中會誦唸禮儀經書上所指定的經文
;之後,可向祭臺上的禮品奉香;然後,向十字架及祭
台奉香,表示教會的獻禮和祈禱猶如馨香上升到
天主台前。
大禮彌撒時,主祭基於他的聖職,參禮的信友也基於由
聖洗所獲得的身分,可接受執事或其他輔禮人員奉香。
聖體爵:
這是一個有蓋的杯,是用來盛放給教友領的聖體。
餅:
麵餅,是舉行感恩祭的必需品之一;耶穌在最後晚餐中
將麵餅祝聖為祂的身體,因為麵餅正是當地人們的基本
食糧,代表著人的生命所需;而且,祂正是我們永生的
食糧。
洗手盆:
成聖體禮前,主禮洗手用。
擦手布:
和聖爵布式樣大致相同,它的十字鏽在邊上,是給主禮
擦手用的。
彌撒經書:
置放於祭臺上、給主禮使用,是整個彌撒的程式,包含
天主聖言和禱詞。
蠟 蠋:
早期教會之聖祭多在地窖舉行,蠋光用以照明;現在,
沿襲早期的傳統, 象 徵光明的喜慶,並宣告永生的榮耀
。在禮儀中,蠟燭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鈴或磬:
其功能是,提醒在場的人,禮儀將進入隆重的部份,要
以虔敬的心來參與;在聖周四成立聖體聖血後,一直到
耶穌復活前夕,「光榮頌」前都不搖玲及敲磬。
香 爐:
是用於奉香時;奉香,象徵我們的祈禱藉著嬝嬝上升的
香煙升到 天主台前。
在實用上的功能有二種 : 一是趕走蚊蠅、一是以檀香來
蓋過人多聚集產生的汗臭味。
在大禮彌撒一定要用到它,一是進堂到達祭台時,主禮
向祭台獻香;二是宣讀福音前,主禮向福音獻香;三是
在預備祭品時,主禮獻香;四是舉揚聖體聖血時,由輔
祭向聖體聖血獻香;有時也有在彌撒中輔祭向教友奉香
的。
按傳統規定,凡對 天主如祭台、聖言及聖體聖血等是
搖三次三下;對人是搖兩次兩下;現在大都依傳統做。
乳香船:
是裝乳香的盒子;主禮在獻香前都會添香,要用到香爐
就用到它。
聖水壺:
聖水壺裡裝的聖水,是耶穌復活節時祝福聖水,若用完
,可以再祝聖,聖水是在祝聖時用的,如 : 祝福房子、
車子……;聖水與灑水器是在祝聖時用到。
聖水槌:
用金屬造,它醮入聖水後,向人灑聖水用的。
也有人用較簡單的物件代替,比如在聖枝主日上,可用
細小的聖枝代替。
讀經台:
宣讀聖言的檯子;讀經一、答唱詠、讀經二、還有福音
、神父的證道和信經的宣示、信友禱詞........等都用到此
一檯子。
其他的信仰分享或介紹、報告等,不適合用讀經台。
司譯架:
彌撒禮儀的譯經員專用的架子。 黃瑪加利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