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下午,教宗方濟各與聖座部會神長舉行了四旬期
避靜第五天第二場默想;帶領避靜的隆基神父表示,
天主對人的愛激勵人心、點燃激情,帶人走上成聖之路;
我們基督徒要藉著 天主對我們的愛,【恢復人與人之間
相親相愛的關係】。
聖母忠僕會會士隆基神父帶領大家默想了《若望福音》中
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顯現給宗徒們並將羊群委託給聖伯多祿
的事蹟(廿一 1 ~ 17)。
福音中,耶穌三次問伯多祿:『你愛我嗎?』
隆基神父從耶穌的詢問談起,省思了那更新一切、使人成
聖的 天主對人的愛;他說:成聖,不在於不犯罪、不在
於田地裡沒有絲毫的雜草;在於不斷更新熱情、在於從現
在起就立刻更新我們對基督與福音的熱情。
隆基神父解釋說, 天主對人的愛能激勵人心、點燃激情
;成聖,不可萎靡不振,卻要有悔改的熱情;當你充滿愛
時,你就不會犯錯;愛是顯然的,如日中天,無可非議。
天主愛處處貧乏的人,祂不苛求人完美無缺,只求人真心
誠意;我們在世上不必潔白無瑕,但要出淤泥而不染。
談到耶穌的種種事蹟,隆基神父指出,『祂是愛的乞丐、
樸實無華的乞丐,深知每個人的貧乏,希望與我們建立真
誠的友誼』。
然後,隆基神父指明信仰的三個步驟:我需要、我相信、
我仰賴。
有信仰,指的是需要愛、相信愛並以愛為基礎;愛,是
天主的形態、是人的形態、是世界、未來和生活的形態
;有信仰,就是秉持這樣的生活信念:愛得多是善、愛
得少為惡。
坎佩洛的瑪利亞(Maria di Campello) 修女曾說:每當
法則與愛相牴觸時,我們應該拋棄法則。
龍基神父指出,世俗總是宣揚錢多是善、錢少為惡;但
是,每位有信仰的人都是相信愛的人,是人際關係的恢
復者、啟蒙者,幫助世人找回對愛的信任感;我們都是
相信愛的人。
隆基神父繼續說,有信仰,也意味著與 天主發生一段
故事、與祂在愛中行走,堅信祂愛我們,我們將因此而
得救。
今日西方世界的信仰危機源於人們不相信愛;因為,愛
,意味著付出。
愛的對立面,不是恨,是冷漠;冷漠乃是滋生一切惡的
命線,在暗中為罪過輸送養分。由於冷漠,他人對你而
言,好似不存在、微不足道、一文不值、什麽都不是。
最後,隆基神父勉勵道:今天,我們應該重歸於相親相
愛,全心全靈地愛 天主;我們不要再以馴服者和奴隸
的心態愛 天主,要像熱戀情人那樣愛祂;這才是真正
的生活、真正的信仰,我們才能笑容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