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計算利益,多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
路十六 19~31
那時,耶穌對法利塞人說:「有一位富家人,
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
另有一位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
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
屑充饑,但是,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
那位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
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
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
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
其慘苦。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
享盡了你的福,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
,他在這裏受安慰,你應受苦了。
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
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
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
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
父家去;因為,我有五位兄弟,叫他警告他們
,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
了。
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
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
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
,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
聖言反省
耶穌以富翁和拉匝祿做比喻,指出貧富懸殊、
兩極分化且為富不仁的現象。
中國古人也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
描寫社會貪腐、民不聊生的淒涼景象。
其實,貧富懸殊乃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社會現
象;在今天的物質主義和經濟至上的社會,我
們基督徒不能忘記主耶穌的警告和教會的社會
訓導:追求財富,忘記人存在的意義,容易使
自己變成金錢的奴隸;追求財富,忽視正義,
容易喪失對受造物,尤其對受苦者的同情心。
在日常生活中做選擇時,求主幫助我們少計算
利益,多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
(「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 樂仁出版
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