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事奉 天主,永不離開聖神
主内親爱的兄弟、姐妹:
在上個主日,耶稣教導了我们,真正的财富是「
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瑪六33)。
这是心靈的财富、事奉 天主的财富;这是生命的财富。
这真正的财富使我们成为自由的人、活生生的人,把每天
都视为繼續生活下去的良機。
雖然,每一天都该受足一天的苦;但是,每一天,我们都
能坦然面对一切,坚持希望。
这個主日,我们已進入教会禮儀的四旬期;四旬期,是生
命的时期;更正確地说,是守護生命的时期。
在甲年四旬期第一主日,教会藉着彌撒讀經给我们舉出两
個亞當的範例,邀请我们選擇生命,勉勵我们盡力守護生
命。
第一篇彌撒讀經描述,亞當 ( ādām :希伯来文对人的總
稱),原出自地上的塵土;这是圣经的图像,说明人原本
脆弱和低下的一面。
可是, 天主用祂的手親自塑造了人,使人成形;
天主又把祂的生命氣息吹進人内,使人成为有靈的生物。
这并非只是一则故事;是一個勇敢的信德宣言。
若人碰觸 天主,依靠 天主生活;那麼,人無論是何等
的脆弱,他仍能与 天主同氣同息。人因此可以在樂園中
擁有幸福生活的一席之地(創二 7 - 9)。
不幸的,就如这篇彌撒讀經随後的描述,人最後却陷入了
蛇的诱骗,使自己遠離了 天主。
蛇,利用人原本美好的求知欲,以似是而非的花言巧語,
慫恿人違抗 天主的命令,以致,人因遠離了
天主,生活癱瘓,失却了纯真。
蛇说:「那一天,你們吃了这果子,你们的眼就会開了,
将如同 天主一样知道善与惡」(創三 5)。
知道善与惡这两個極端,也意味着知道善与惡之间的一切
。人確實渴望獲得像 天主一样的全知;这是人本能的求
知欲、这是人的本性。
这求知的渴望,本身并無不好,也并非人的驕傲。
天主既然願意与人分享祂的氣息,祂也樂意与人分享祂的
知識;其實, 天主早已開始引導人逐漸地認識祂的受造
物,赐给人獲取知識的能力。
天主把各种野獸和天空的飛鳥引到人面前,凡是人给生物
起的名字,都成了那生物的名字(創二19 -20a)。
因此,知道善与惡、擁有知識,并非问题所在,也不是人
与 天主建立關係的阻碍。
《創世纪》繼續给我们叙述,人違背 天主命令後的结果
,完全相反蛇所说的;他们不但没有獲得像 天主那样的
全知,他们反而「發覺自己赤身露体」(創三 7),意思
是「赤裸裸」,一無所有。
其它的野獸和飛鳥还有毛羽遮体;他们却一無所有。
更有甚者,他们發现自己遠離了 天主;所以,他们實實
在在一無所有。
使人遠離 天主的是他们对 天主的抗命,吃了禁果:「
只有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那一天,你吃
了,必定要死」(創二17)。
若仔细閱讀这條禁令,我们便可看出,它所强调的,并非
「禁止吃知善惡果」;是要求人「守護生命」,不要伤害
那源自 天主的氣息的生命。
天主要求人与祂保持同氣同息;但是,人失败了。
為甚麼,人没有如这條禁令所列明的後果、立刻死亡呢?
有两个解释:
首先,人確實成了必死的,人人都要死,得承受这禁令的
後果。
另外,我们更得承認,这禁令的後果,真的立即生效:当
人違犯了这禁令,他就立刻死了;只因为
天主以祂的仁慈裹住了这立即生效的死亡,所以,人才得
以繼續生存。
这後者其實就是这整個信德故事的信念,给我们傳述
天主对人無限的宽仁。
雖然,人现在必需歷經千辛萬苦、才能保住
天主赐予的氣息;但是, 天主仍舊与人同在,
天主并没有将人棄之不顾。
这同时也告诉我们,守護来自 天主氣息的生命,是一项
神圣的使命。
这主日的第二篇讀經和福音紧密相連;保禄向我们證實,
耶稣基督是第二位亞當。
第一位亞當違背 天主的命令,以致,罪惡進入了世界,
死亡殃及了全人類。
第二位亞當完全服從 天主,给世界带来了正義的恩寵,
全人類都因他的正義行为獲得成義(参阅:羅五12 - 19)
圣史瑪竇鲜明地给我们講述耶稣的正義行为,敦促我们跟
随耶稣,「全心、全靈、全力爱
上主 天主」(申六 5)。
在耶稣受洗後,圣神降到耶稣身上,然後,把祂带到曠野
受试探四十天之久(瑪四 1 - 2)。在这四十天,圣神一直
与耶稣同在,并没有離開耶稣。
在閱讀耶稣受试探的事迹时,我们且不要把耶稣看成一位
超凡的人,憑自己的力量就能克勝一切诱惑。
在此的重点是,耶稣是正常的人;但是,祂是一位始终与
圣神同在的人,祂受 天主派遣、来引领所有人找到真正
的自己,一心一意歸向 天主。
耶稣,是我们跟随的对象,不只是仰慕和钦佩的对象。
我们要跟随耶稣返璞歸真,找到自己,碰觸 天主。
在曠野中,耶稣三次受到试探,一次比一次嚴厲、一次比
一次現實。圣史瑪竇用了三個名稱、教我们認識这些试探
的面目:它们是「diabolos,魔鬼」(瑪四 1,5,8,11)
、「peirazōn,试探者」(瑪四 3)、「satana,撒殚」
(瑪四 10)。 最後的一個名稱是出自耶稣自己的口。
魔鬼(diabolos)的试探,是为了叫人分心。
魔鬼設法分裂耶稣的心,要耶稣把心分出一些给牠,讓牠
在耶稣心中也占一席之地。牠只要得到耶稣的注意和承認
,这为牠就够了。
只要把心分出一些给牠,耶稣就立刻可以獲得「世上的一
切國度及其榮華」(瑪四 8),享盡榮華富贵。
这的確是很大的诱惑,很多人陷入其中。
耶稣对魔鬼说:「去罷!撒殚!」(瑪四10)。
在耶稣宣布自己必需受到许多痛苦,并将被殺後,伯多禄
便拉耶稣到一邊、諫責他。
耶稣也对伯多禄说:「撒殚,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绊
脚石」(瑪十六23)。
撒殚(satana) ,是人走上真道、坚持正義的绊脚石。
牠以光的形象,假意站在人这一邊,给人提供似乎很好的
建議,勸人过舒适的生活,不要受苦。
牠在人心中散布懷疑的种子,使人三心两意,教唆人在正
直原则的生活面前猶豫不决;这诱惑更具现實意義。
试探者( peirazōn ),是「那以花言巧语企圖欺骗人、引
人跌倒者」;牠更加狡猾、诡诈,只给人带来纷争、仇恨
和凶惡,就如亞當和厄娃受到诱惑、吃了禁果後的處境那
样。
人,總是無能克勝牠的诱惑,必定要失败;人唯一能克勝
牠的辦法就是,祈求 天父。
耶稣自己就这样教導我们:「我们在天的 父!求祢不要
讓我们陷入诱惑(希腊文 peirasmon ), 但救我们免於凶
惡」(瑪六13)。
耶稣自己在祂经受苦难前,也这样祈求 天父:「我的
父啊!若是可能,就讓这杯離開我罷!但是,不要照我,
要照祢所願意的」(瑪廿六39)。
耶稣深知我们無力克服诱惑;因此,祂再三劝勉我们:「
醒寤祈祷罷!好使你们不陷於诱惑」(瑪廿六41)。
在曠野中,耶稣遇到了 diabolos ,使人分心和製造分裂的
魔鬼;碰见了 peirazōn ,引人跌倒、带来纷争和仇恨的试
探者;面对了 satana,勸諫祂走歪路、不要受苦的撒殚。
耶稣之所以有能力克勝一切诱惑,是因为祂始终依靠圣神
,總是给 天主留下施展作为的空间,绝不自恃己力。
耶稣完全服從 天主,全心接受圣神的指引,從不離開
圣神;因祂全然的聽命,祂是真正的 天主子,也就是与
天主最親密的人,讓人能在祂身上看见 天主的人:
「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稣基督是主,以光荣
天主聖父」(斐二11)。
在这四旬期间,讓我们祈求 天父赐给我们圣神的恩寵,
使我们跟随耶稣,效法耶稣的服從,全心、全意事奉
天主,永遠不離開聖神;阿们。
~张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