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主受苦的僕人之顯容(瑪十七 1~9

 

張春申神父

 

耶穌顯容奧蹟,三部對觀福音都將它記錄在由加里肋亞去

猶大的途中,且在耶穌預言耶路撒冷蒙難、門徒表示難於

順從之後。

在四旬期中,今天,我們不妨把顯容奧蹟做為      

天父在門徒跟隨基督生涯中的一大啟示來解釋,不但可以

呼籲慕道者跟隨基督揹十字架,也能繼續鼓勵我們自己跟

隨基督。

耶穌顯容時,從雲中傳下來的聲音,不能不使我們聯想起

耶穌受洗時來自天上的聲音;在瑪竇福音中,兩句話比較

起來,都有「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只是顯容時

,多了向門徒的命令:「你們要聽從祂」。

這樣看來,受洗時,       天父啟示在場的人,有關耶穌、

上主的受苦僕人之使命;現在,顯容時,命令門徒跟隨

上主的受苦僕人。

我們把這個重要因素提出之後,再把顯容奧蹟貫穿在門

徒跟隨耶穌的生命之中。

伯多祿、雅各伯與若望是屬於最早跟隨耶穌的四人團體

,第四位是安德肋;當初,他們興奮地捨棄一切,接受

耶穌的召叫。

他們深愛耶穌是毫無疑問的;不過,對祂的認識及跟隨

祂的動機,尚得加深與澄清。

在加里肋亞傳教的時候,他們雖然聆聽了耶穌許多道理

、目睹不少奇蹟;但是,似乎懷有自私的幻想。

所以,當耶穌去猶大途中、明言未來的苦難時,伯多祿

似乎領先抗議;於是,顯容奧蹟在此時特別顯出重要的

教育意義。

的確,這奧蹟提前透露了耶穌光榮的面貌;但是,我們

往往忽略其同時具有的苦難意義。

當然,對此,路加福音最為清楚,說梅瑟和厄里亞談論

耶穌的去世,即祂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

其實,即使在瑪竇福音中,如果,我們注意梅瑟和厄里

亞兩人的故事,也不難見出耶穌未來的遭遇。

梅瑟和厄里亞是舊約時代兩位大先知,為了完成使命,

都遭受迫害;而且,這二人在舊約中都稱為僕人,可說

是       上主受苦僕人的前身。

現在,他們在耶穌顯容時跟祂講話,不是暗示耶穌

上主受苦的僕人之使命嗎?

但是同時,伯多祿依舊擔任誤解的角色,想搭三個帳篷

;也在此時,按照福音的描寫,發生了聖經學家所說的

「神之顯現」,空中傳出聲音,致使三位門徒俯伏在地

,害怕不已。

天主這次的顯現,便是命令門徒聽從耶穌、必需經過苦

難才進入光榮的耶穌。

耶穌顯容,究竟怎樣影響了三位門徒 ?

福音並未記載;而且,似乎並未立刻改變他們的態度。

不過,按照伯多祿後書的說法,這位宗徒好像留下極深

的印象。

無論如何,經過上面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在四旬期

中,教會誦讀顯容奧蹟的意義;在這禮儀階段中,

天父同樣地命令我們聽從耶穌。

耶穌顯容,雖然,提早流露祂的光榮;但是,強調的仍

是       上主的受苦僕人。

我們必需澄清,跟隨基督的動機,這是一條揹十字架的

苦路;其次,為我們而論,基督、       上主受苦的僕人,

現在已在光榮復活的境界中,我們跟隨祂的方式,便是

在信仰經驗中體認祂的臨在。

伯多祿要為耶穌搭一個帳篷,為的是與祂常在一起。

其實,感恩聖事就是這個帳篷,藉著餅酒的象徵,死亡

與復活的基督常與我們同在。如果,在這四旬期中,

上主受苦的僕人、耶穌基督,藉著感恩聖事在我們心中

顯榮;那麼,我們必將在自己生命中分享祂

上主受苦僕人之使命。

 

反省與行動 :

我為什麼跟隨耶穌?

是為了祂的光榮?還是願意跟隨祂完成       上主受苦僕人

的使命?

我能意識到,在感恩聖事中,當我聆聽聖言、領受聖體

時,我就是在人間搭了一座帳棚和耶穌一同住下嗎?

我願意如同       天主吩咐的,聽從祂愛子的聲音嗎?

 

禱文:

請為候洗者祈禱

四旬期第一主日,全球候洗者已經通過甄選禮,準備在

耶穌復活夜接受入門聖事;祈求       上主恩賜他們和所有

天主子民一起,體認耶穌顯容事件的救恩意義,願意揹

起十字架跟隨基督,來日,享受天國的光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