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期待著生命結束後的復活
丙年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加下七 1~2,9~14;得後二 16~三5;
路二十 27~38
禮儀年行將結束,本主日的禮儀同我們講了復活這
一主題;在我們的生命結束後,我們期待著復活。
第一篇讀經向我們顯示了猶太人遭迫害時期的幾位
殉道者,他們對復活懷抱著極大的信德。
福音談到撒杜塞人給耶穌提出一個難題,使復活受
到質疑;但是,耶穌用一個清楚、明確的答覆指出
他們懷疑復活的錯誤。
第二篇讀經與復活沒有直接聯係,卻含蓄地揭示了
基督信徒的生活與復活的關係。
過去,世世代代以來的猶太人還沒有發現對復活的
信念,他們的信仰同許多民族的一樣,如希臘人,
他們認為,人在死亡之後繼續在陰間存在(猶太人
稱為陰府 sheol);但是,這種悲哀的被幽靈佔據
的存在狀況與人的本性不相稱,更配不上
天主的本性;死亡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挽回的決裂。
雖然如此,有些猶太人獲得靈感,相信活著的時候
與 天主有的密切往來不能永遠失去;在幾段聖詠
中表達了對繼續與 天主在一起的生命的渴望。
聖詠的作者說:『祢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祢也
絕不讓祢的聖者見到腐朽』(詠十六【十五】10)
;與其抱著去陰府的想法,他卻抱著 天主把自己
帶走的希望。
如厄里亞升天的故事,這位先知沒有死,是被
天主以奇蹟般的方式掠奪到天上。
這幾個絕妙的段落加固了有與 天主在一起的生命
的這一希望,這是個圓滿的生命,不是幽靈佔據的
生命。
這樣便產生了對復活的期待;事實上,猶太人相信
,為在 天主內有一個圓滿的生命,他們的身體也
該復活。
對復活的期望是一步一步地得到肯定的,在西元前
第二世紀,猶太民族遭遇安提約古四世國王迫害的
歷史悲慘時期,這個希望表現得更為強烈。
國王要統一所有的民族,因此,他強迫所有的人有
同樣的信仰、同樣的習俗和同一個宗教;於是,就
迫害與其他民族有不同宗教的猶太信徒,他強迫他
們使用希臘習俗,禁止猶太文化。
在這段時期,許多猶太人做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抵抗
;本主日的第一篇讀經給我們講了七位弟兄和他們
母親的事蹟、他們受到的迫害,他們被強迫吃法律
禁止的豬肉。
在梅瑟的法律中,對吃某些牲畜的肉,特別是豬肉
,有非常嚴格的禁止;這些牲畜的肉被視為不潔。
在梅瑟法律中,潔淨,是重要的一點。
當時,為參加對 天主的敬禮,需要在禮儀的潔淨
中舉行;因此,絕對戒除吃豬肉。
安提約古的迫害,是強迫猶太人吃豬肉;吃豬肉,
是表示他們放棄自己宗教的標記。
可是,第一篇讀經中提到的七位兄弟表現出了英勇
的行為,他們寧死不屈;他們在抵抗迫害時感受到
所支持他們的便是對復活的信念。
這七位兄弟知道自己要死了;但是,他們相信,
天主會以光榮的復活來報答他們的,要是他們為愛
天主死去, 天主絕不可能棄他們不顧,定是賜給
他們永恆的生命。
這幾位兄弟中的第一位說:『我們已經準備,寧死
不願背叛我們祖先的法律』。
第二位兄弟臨死前說:『 天主必要使我們這些為
祂的法律殉難的人復活、獲得永生』。
在對復活的信念受到嚴厲考驗的這一時刻,這句話
實在是對這個信德的最好宣誓。
第三位兄弟說:『 這些肢體是從上天得來的,但是
,現在,為了祂的法律,我不吝惜這一切,希望有
一天從祂那裡仍再得到』。
第四位兄弟受到同樣的酷刑處罰,他臨死時這樣說
:『 深信 天主使人復活許諾的人,死在人手中,
是求之不得的』。
對復活的信念就是在這種恐怖的迫害下得以堅固的
,這個信念是有根據的;因為,很顯然,
天主不會捨棄祂的信徒。
前面所引證的聖詠十六【十五】10~11說:『祢絕
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請祢將生命的道路指引
給我,唯有在祢面前有圓滿的喜悅,永遠在祢右邊
也是我的福樂』。
耶穌表明了對復活的這一肯定,祂甚至宣佈了自己
的復活。
在耶穌的時代,法利塞人相信復活;撒杜塞人卻否
認復活的可能性。
撒杜塞人因此前來向耶穌提出他們的難題,他們以
為找到了有效的論據來反駁復活;他們根據梅瑟法
律的規條編造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有一個十分有
力的基礎。
梅瑟規定,如果,一個人的哥哥死了,撇下妻子又
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就應該娶他的妻子,給他哥哥
立嗣;這是肋未人的法律。
撒杜塞人編造了一個有七位兄弟的故事,第一位娶
了妻子,沒有子嗣,就死了;其他六位兄弟都先後
娶了這女人,都沒有留下子嗣,就死了;末後,連
那婦人也死了。
撒杜塞人於是提出這個問題,似乎給予復活的信念
一個致命的打擊:『那麼,在復活的時候,這婦人
是他們那一位的妻子?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她
為妻』。
他們提出的也是一個荒唐的情況:一個女人同時屬
於七個男人。
但是,在同一個時候,耶穌給出一個既高明、又是
決定性的答覆,他讓撒杜塞人知道,他們對復活的
理解錯了。
最後的復活,不是要返回塵世生活,是開啟一個與
天主有全然一新關係的生活。
在這個新生活中,不再需要娶或嫁、不再有情慾的
關係;有愛,卻不是情慾生活。
耶穌說:『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是,那堪得來世
及堪當由死者中復活的人,他們也不娶也不嫁』。
我們對死後和復活不該有物質主義的想法,許多宗
教對這個新生命都存有物質主義的思想,認為這個
生命除了沒有過度的享樂,甚至情慾享樂之外,同
現在的狀況一模一樣。
這個觀念實在可憐,不能堪稱在復活後與
天主結合的生命。
耶穌說,人復活後相似天使、是 天主之子;他們
有自己復活的形體,也有神形的存在。
正如最初撒杜塞人為了自己的論據引用了梅瑟法律
,耶穌也從梅瑟法律中找出對自己所說的話的肯定
;耶穌從梅瑟五書中選取了梅瑟對 天主的稱呼:
『亞巴郎的 天主、依撒格的 天主及雅各伯的
天主』;因此,耶穌做出結論:『 天主不是死人
的 天主,是活人的天主』。
必須承認,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將參與復活;
他們蒙受了死亡,但是,最終必會有與
天主結合的生命;否則, 天主就不會被稱為亞巴
郎的 天主、依撒格的 天主和雅各伯的 天主了。
耶穌就這樣啟示了對復活的信念,我們應該十分留
意聆聽祂的訓導;我們所期待的,不是現世的生命
,是天上的生命。
那麼,現在,我們就該開始追求天上的價值,這些
價值中首先是愛、喜悅、和平及與 天主、與所有
弟兄們的共融。
這些是最終的價值,我們在今生就該預備。
我們不該想像在陰間是個享受物質歡樂的生活;
天主召喚我們去享有一個更加十分美好、更加十分
深奧和完整的幸福。
第二篇讀經給我們顯示出如何從現在起就準備復活。
保祿宗徒祝望得撒洛尼人說,願將永遠的安慰和美
好的希望賜給他們的基督和 天主父鼓勵他們的心
,並在各種善工善言上堅固他們。
永遠的安慰,只能在確實無疑的最後復活中找到;
美好的希望,是對復活所抱的希望;復活鼓勵他們
的心,並在一切善工善言上堅固他們。
我們應該面對戰鬥;保祿向得撒洛尼人談到他正在
遭受的迫害,請求他們祈禱,好使他脫離壞人與惡
人。
無論如何,儘管有艱難險阻,他懷著巨大的信心和
不可動搖的希望前行;因為,他相信,
天主的愛最終要占上風。
在基督的苦難和復活中彰顯出的 天主的愛也能使
我們復活,享有 天主臨在的圓滿喜悅。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