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益友共進,奮力成聖、成賢
梁啟光 神父
路十七 1~6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引人跌倒的事是
免不了的;但是,引人跌倒的人是有禍的,
把一塊磨石套在他的頸上、投入海中,比讓
他引這些小子中的一位跌倒,為他更好。
你們要謹慎!如果,你的兄弟犯了罪,你就
得規勸他;如果,他後悔了,你就得寬恕他。
如果,他一天七次得罪了你,又七次轉向你
說:我後悔了;你也得寬恕他」。
宗徒們向主說:「請增加我們的信德罷!」
主說:「如果,你們有信德像芥子那樣大,
即使你們給這棵桑樹說:你連根拔出,移植
到海中去!它也會服從你們的」。
今天的福音路十七1~6記載,耶穌教導門徒生活
信仰的原則,首先必須謹言慎行,以善言、善表
影響他人,絕不可引人犯罪;對於別人的過錯,
要包容、寬諒。
最後,耶穌鼓勵門徒要不斷培養信德,在修德和
傳教的路上成長。
耶穌語重深長地教導門徒相處之道及成聖之法,
祂特別強調,朋輩之間需要互相砥礪、扶持,有
跌倒、犯錯的,要規勸;有得罪自己的,要大方
寬恕,好使大家都能在愛中成長,並肩走向天國。
在中國文化中,稱這樣能夠互勵、互勉、責善、
向善的朋友為「畏友」;蘇浚《雞鳴偶記》:「
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
在人生旅程中,朋友佔重要的位置;在《論語‧
季氏》中,孔子曾教導門徒分辨益友與損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
;與正直的人交友、與誠信的人交友、與見聞廣
博的人交友,這便是有益的。
跟慣於逢迎的人交朋友、跟工於阿諛奉承的人交
朋友、跟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由此可見,耶穌與中國哲學家都鼓勵人要與友儕
真誠交往、正直不阿;要有廣闊的胸襟和氣度,
互相體諒、寬恕;同儕之間更必須共勉、共進,
奮力成聖、成賢。
為了追隨主耶穌,聖傅天娜修女立志修德、實踐
仁愛、篤行「律己嚴、待人寬」的原則;雖然,
在團體生活裏經常遭受懷疑、誤會、批判、嫉妒
,但是,為了肖似天主的慈悲,聖女不但以謙遜
和忍耐默默接受,更誠心為傷害她的人祈禱。
『每一次遭受侮辱,我都感謝主耶穌,還特別為
給我機會受辱的人祈禱;我為了人靈的益處奉獻
自己,絕不計較犧牲的代價」(日記#243)。
即使面對傷害她很深的人,她也只看見
天主的慈悲,按耶穌的方式待他(日記#1694)
;因為,這樣才能中悅耶穌,成為 天主真正的
女兒(日記#1695)。
在《論語‧述而》中,孔子說,「三人行,必有
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願我們首先師法基督與眾聖人、並善擇良友,好
在成聖的路上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