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失去感到被愛的能力;失去愛的能力,尚可恢復
;倘若,失去感到被愛的能力,也就失去一切;十一月七
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濟各如此勉勵
大家。
當天節選的《路加福音》十四15記述,有一位同席的人對
耶穌說:將來,能在 天主的國裡吃飯的,才是有福的!
耶穌對此沒有做任何解釋,祂講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人
設了盛宴,邀請了許多人,但是,最先受邀的都不願赴宴
;因為,他們對宴席不感興趣、對人們不感興趣、對主人
的邀請不感興趣。
他們被自己的利益所困,認為利益大於邀請;有人買了五
對牛、有人買了一塊田地、有人娶了妻。
實際上,他們考慮的是能夠賺到什麽;他們都忙忙碌碌,
就像那個打算擴建倉庫、儲蓄糧食的人,殊不知,他當晚
就要死去。
他們貪戀利益,甚至被利益引入一種精神的奴役,也就是
說,他們沒有能力理解邀請的無償性;這是教宗要求我們
警惕的態度。
教宗說:人若不理解 天主邀請的無償性,就什麽都無法
理解; 天主總是白白地給予。
為了參與這宴席,人需要付出什麽嗎?
入場券就是做一位生病的人、貧窮的人、有罪的人、做個
需要得到説明的人,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需要。
因此,這裡有兩種態度 :
一種是 天主無償的態度
祂吩咐僕人把那些貧窮的、殘廢的、好的和壞的都領到這
裡來;這是一種沒有限度的無償, 天主接納所有人。
另一種是那些不理解無償性的先受邀者的做事方式
這些人就像蕩子的哥哥那樣,不願意參加父親為曾經離家
出走的弟弟準備的宴席。
他不理解父親,對父親抱怨道:『這傢夥揮霍了全部錢財
,耗盡了遺產,荒淫度日,犯了罪,你卻給他慶祝?
我是一位虔誠的 天主教徒,每主日參與彌撒、遵守誡命
,你卻什麽都不給我?』
教宗解釋道:他不理解救恩的無償性;他認為,得救,是
我付錢、你救我的結果。
不,救恩,是無償的!
如果,你不進入無償的邏輯,你就什麽都無法理解。
救恩,是 天主的一個禮物,我們需要以另一個禮物回應
天主,即內心的奉獻。
上主並不要求任何回報,只要求愛、忠信,像祂那樣愛和
忠信。
教宗強調,救恩,不是買來的;你只需入席就是了。將來
,能在 天主的國裡吃飯的,才是有福的!這就是救恩。
那些不去赴宴的人,自我感覺安全,認為他們在宴席之外
也能靠自己得救;教宗說,他們失去了無償的意義、愛的
意義;他們失去了最偉大、最美麗的,這實在可惜。
他們失去了感到被愛的能力。
教宗解釋道:我不是說愛的能力;因為,它失去後仍可恢
復。
當你失去感到被愛的能力時,你就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一
切;這讓我們想到但丁《神曲》中地獄之門上寫的『你們
當放棄希望』。
我們所面對的是這樣一位 上主,祂說:『我告訴你們,
我要我的家坐滿了人』(參閱:路十四23)。
這位 上主如此偉大、慈愛無限,祂要藉著無償使祂的家
座無虛席。
讓我們祈求 上主拯救我們,使我們不致失去感到被愛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