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督指引給人
撒上三 3~10,19;格前六 13~15,17~20
;若一 35~42
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 小德蘭福傳之友 」指導神師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記得以前在初學院時,今天的第一篇讀經常被用來
表達初學導師與初學生的關係。
今天的讀經用非常生動、人性的寫法,敘述了
天主召叫小撒慕爾的過程; 天主若要召叫人、或
要對人彰顯祂的旨意,祂常是走第一步者;「不是
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
實、去結常存的果實」(若十五16)。
另一方面, 天主願意把這旨意、召喚藉由另一人
來傳達;在今天讀經裡,我們看到的是厄里先知的
解釋和指導。
天主的行動,經常透過、依賴人來完成;這不是
天主的無能,是「道成人身、聖言成了血肉」所給
我們啟示的 天主的行事作風:祂要人的參與。
初學生走靈修路程,經驗不足,就如孩童撒慕爾一
樣。
初學導師就扮演厄里的角色,他要把初學生的感覺
、想法加以鑑定和印證;這些感覺、想法是出自
天主?還是出於自己的想像?是 天主的聲音?還
是自己的聲音?
厄里的角色是初學導師的角色,也是教會訓導當局
的角色;教會訓導當局的使命和功能就是印證、解
釋 天主的話,幫助教會成員能確切地 (不是不知
所措地 ) 認識 天主的聖言、按聖言去生活。
在初學院,也常用今天的福音做例子,來表達我們
辨別召叫的方式。
主耶穌問跟隨祂的兩位門徒:「你們找什麼?」
他們回答:「辣彼,禰住在那裏?」
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看看吧!」
於是,他們去看了;然後,就住下了。
「來看看」,是我們認識人並委身於人的必需過程
,也是認識基督、並委身於基督的必需過程。
天主邀請我們,不是強迫我們與祂同在;祂給我們
的是吸引力,不是壓力;祂要我們被祂吸引,然後
,心甘情願地追隨祂。
無限大能的 天主願意尊重我們的自由;初學院,
是有意修道的人「去看看」的地方;教會辦的慕道
班,也是讓未領洗的人「去看看」的地方。
教會效法主基督,尊重人的自由,讓成年的慕道者
在做信仰決定前有足夠的瞭解和認識,然後,去做
一位心甘情願的基督徒。
小孩子領洗,是父母為孩子做決定,父母經常要為
孩子做決定的;出於對子女的愛,他們把自己所知
的最好的東西(有營養的食物、能治病的藥物、能
給永生的信仰)給孩子,讓孩子攝取這些好的東西
,在信仰的氛圍和團體中成長;不是等孩子長大了
才讓孩子自由決定要不要那些食物、藥品和信仰,
那時就太遲了!
當然,孩子長大後,若真的不喜歡這父母給的教會
信仰,是有自由離開教會的。
今天,福音裡,伯多祿(西滿)能認識耶穌默西亞
,是哥哥安德肋的引介。
安德肋原是若翰的門徒,因著若翰給耶穌做證 : 「
衪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認識了主耶穌。
之後,他先去找他的弟弟西滿,對他說:「我們遇
到了默西亞」,並帶他到耶穌跟前,主耶穌就揀選
了西滿,還給他取名為刻法、磐石。
就這樣,若翰帶安德肋、安德肋帶西滿;而且日後
,西滿伯多祿成了牧放基督羊群的牧者。
若翰是「最好的師傅」,能、而且願意帶門徒認識
「真理耶穌」。
安德肋也是真誠的真理追尋者,他一認識真理耶穌
,便很坦然地離開師傅若翰;這不是對師傅的背叛
,卻是服從真理的最佳例子。
我們也該一樣,我們每個人應該追求的是真理、
天主,不是人,甚至不是一位聖人。
服從更高的真理是我們的本分;有各種宗教背景的
我們,一旦認識並願意接受基督、 天主教的信仰
後,是不需要為離開過去信奉的宗教感到內疚的。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和福音都使我們認識到:信仰,
來自傳承;基督降來、啟示給我們的信仰是從宗徒
傳下來的,是我們「領受」的,不是我們「想像或
創造」出來的。
領受的源頭是「如此愛了我們,竟把自己的獨生子
賜給了我們」的 天主父。
「這聖神是你們從 天主領受的」(讀經二)。
我們領受了這信仰、這聖神之後,也要做厄里、做
若翰、做安德肋;像父母、像慈母教會一樣把真理
默西亞指引給別人,用我們的身體(言行)來光榮
天主(讀經二);因為我們已經成了基督的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