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教宗方濟各繼續
講解關於《 天主經》的主題,闡釋
天主不僅是父親,也如同一位母親那樣持續不斷地愛
自己的孩子。
我們即使處在困難時刻,在遠離 天主的小徑上行走
、被世界遺棄,並且因內疚感到無力,我們仍能找到
祈禱的力量,以兒童的柔弱之情呼喚『
阿爸, 父呀!』
元月十六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
中,教宗方濟各如此勉勵大家。
當天的要理講授繼續以《 天主經》為主題,從呼喚
『 阿爸, 父呀!』的視角省思如何祈禱。
從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的書信談起,教宗指出,在我
們祈禱時, 天主不會掩面不顧我們、也不會沉默不
語;因為,祂從未忘記我們,而且永遠信守祂對我們
的愛;祂尋找我們、愛我們,看到我們身上的美麗(
參閱:羅八14~16)。
天主不僅是父親,也如同一位從不間斷愛自己孩子的
母親;另一方面,這位母親有一個持續不斷的孕期,
遠超過人體懷胎的九個月,而且孕育出一份無限迴圈
的愛。
對基督徒而言,祈禱只是單純地向 天主呼喚
阿爸、 爸爸,以兒童的信賴之情稱祂為 父親。
教宗表示,在《新約》中,『祈禱似乎要達到實質』
,直到專注於一個稱呼:『 阿爸, 父呀!』
聖保祿宗徒在向 天主的呼喚中保留了阿辣美語,這
是福音的創新。
在認識了耶穌、並聆聽了祂的宣講後,基督徒不再將
天主視為可畏的暴君,對祂不再懼怕,反而,是對祂
心生信賴之情,能夠與造物主交談,呼喚祂
父親。
這種表達對基督徒如此重要,以致經常完整地保留其
原始形式: 阿爸。
『 阿爸』的稱呼,流露出情感和溫暖,讓我們回到
幼年時代;教宗提到一位兒童的圖像,他完全被一位
對他懷有無限愛的父親所擁抱。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若要好好祈禱,就需要有一顆
赤子之心;不可有自滿之心,這樣,無法有效地祈禱。
祈禱時,要如同被抱在父親、阿爸懷中的兒童那樣。
最後,教宗提到《路加福音》中慈父的比喻,蕩子被
等待他已久的父親所擁抱;這位父親不計較兒子在言
語上對他的不敬,只求讓兒子明白他是多麼地想念他
(參閱:路十五11~32)。
我們想像,如果,《 天主經》是從這蕩子口中誦唸
的,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話語是多麼能夠讓人獲得生
命和力量啊!
我們想知道: 天主,禰為何只知道愛?
難道,禰不懂得恨嗎?
天主會這樣回答:不,我不懂得恨;我只知道愛。
在禰身上那裏存有復仇、伸張正義和憤怒呢?
天主會如此答道:我只知道愛。
那比喻中的父親做事的方式令人想到一位母親的心腸
;母親尤其能夠寬恕兒子、護著他們、總是理解他們
、不斷地愛他們,即使兒子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