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教宗方濟各憑弔戰爭受害者。
十一月二日、追思已亡節,在內圖諾主持追思彌撒
後,教宗方濟各轉往羅馬城郊的阿爾德亞蒂諾坑穴
(Fosse Ardeatine)紀念堂,憑弔戰爭和暴力的
受害者;教宗祈願眾人,在這些自由和正義烈士的
名字和面容面前,脫下自私與冷漠的鞋。
在主曆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有三百三十五位
士兵和百姓遭屠殺,被埋葬在阿爾德亞蒂諾坑穴,
其中有七十五位猶太人。
德國納粹黨衛隊(SS)之前於羅馬的拉塞拉路遭到
伏擊,他們出於報復,施行了這次大屠殺。
一九六五年、一九八二年、二零一一年,保祿六世
、聖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曾分別到此訪問。
在紀念堂迎接教宗方濟各的有守護亡者遺體的軍人
、紀念堂的管理者、羅馬猶太團體的經師長里卡爾
多‧迪塞尼 (Riccardo di Segni)及團體的會長
盧德˙杜雷蓋洛(Ruth Dureghello)女士、義大
利國家解放烈士家屬協會(ANFIM)的成員。
在入口前廣場,教宗問候了在場的群眾和七十三年
前這場悲劇遇難者的親屬。
夜幕低垂,萬籟俱寂;教宗方濟各獨自走入坑穴,
唯有他的腳步在撥動這一莊嚴肅穆時刻的秒針。
首先,在發生大屠殺的地點,教宗靜默祈禱;然後
,步入三三五座墓林之中,為亡者獻上白色玫瑰花。
迪塞尼經師長致悼詞後,教宗向『亞巴郎的
天主、依撒格的 天主、雅各伯的 天主、耶穌的
天主、生者的 天主』獻上祈禱;教宗說:
天主與人訂立了盟約,祂透過一個永遠忠信、慈悲
和憐憫的愛的協約,與每位受壓迫的人及民族建立
了關係。
教宗知道,在這三三五位遇難者中有十二位無名氏
;但是,他保證,對 天主而言,『沒有一個人是
無名氏』, 『 天主,不是死人、是活人的
天主』(瑪廿二32);因為,祂忠信之愛的盟約比
死亡更強大,是復活的保證。
離開紀念堂前,教宗在留言簿上寫道:仇恨、死亡
、報復,這些都是戰爭的後果;主,請寬恕我們。
返回梵蒂岡後,教宗立即前往梵蒂岡大殿的地下墓
穴,私下祈禱片刻,追思已亡的教宗和所有去世的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