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本篤 (St.Benedict) 7月11日
院長,主曆四八零年至五五零年
「一所為 天主服務的學校即將開辦;在這所學校中
,希望指引我們的,不是急躁也不是壓抑」。
很少有聖人如同聖本篤一樣,留傳給後世如此深刻的
影響,他所制定的會規,成了西方隱修院傳統的典範
;然而,後世卻很少得知他的生平事跡。
事實上,聖本篤過世五十年之後,在聖國瑞一世(St.
Gregory I)的著述中,已經描寫了他的一生。
聖國瑞書中寫道,本篤生於義大利努西亞(Nursia)
一戶顯貴的家庭,日後,在羅馬接受教育。
但是,本篤看到當時學習風氣的糜爛,並深感
天主的召喚,因此,放棄一切,欲致力服事 上主。
修道早期,本篤在穌比亞可(Subiaco)的山洞內獨
行苦修,這種生活方式慢慢地吸引了其他的靈修追尋
者。
儘管,本篤心中並不願意,他依然答應了附近的隱修
院的請求,前往領導他們。
很明顯地,隱修士對本篤的紀律並不接受,並且亟欲
下毒在酒中害死他。
很奇妙地(傳統的描述筆法),本篤識破了他們的詭
計,逃過一劫,返回他最喜愛的獨修生活。
這期間,在弟子們不斷地邀請下,聖本篤同意將弟子
分送至不同的隱修地,每一處有一位自己的院長;他
則主持其中的一座修院。
本篤在凱西諾山(Monte Cassino)所創立的隱修院
開始聲名遠播,他也在這裡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聖本
篤會規」,這部會規成了西方隱修生活的始祖。
最後,本篤死在凱西諾總院,也葬在此處;他的墓旁
長眠著其胞妹聖思嘉。
在聖國瑞書中,多著重聖本篤的神蹟;因此,遮蓋了
會規中所探尋的人的神類。實則,這種描述手法,是
藉由見證的故事,反映聖本篤的靈修深度及祈禱能力。
最早期的隱修生活強調的是嚴厲的苦修及禁慾,以及
極度的自我摒棄;聖本篤的會規則看重人的自然規律
,會規的重點將外在轉向內在、將肉體轉向意志,他
要求弟子們,不要否定適度的食物和飲食,且要避免
過度的及自我強迫的苦修。
會規中結合了謙遜與服從,並承諾應團體生活的需要
,彼此友愛,穩定和諧。
這一切都需要一位智慧、聖善的院長,他必需堅決、
果斷,也得溫和、柔軟,使他的帶領方法適合每一位
修道人,也對每個人都有益處;他要視他們為自己的
神子和弟兄,永遠為他們能否得到靈魂的救恩著想。
聽起來,這像似專制,其實,極為謙和;隱修院內是
個平等之處,沒有社會階級、沒有自由人與奴隸之分
;本篤特別強調,團體中的每位成員都有表達意見的
資格,即使是最年輕的弟兄亦然。
本篤平衡了工作與祈禱,他有效率的團體生活及規律
的隱修紀律,終於成了西方隱修生活的典範。
另一方面,這也是靠教宗聖國瑞的推波助瀾;他自己
本身也是隱修士,對聖本篤所制定的會規有十分豐富
的經驗。
本篤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也在於會規中強調的均衡
、質樸和謙遜。
除了在隱修歷史中佔了重要的地位之外,本篤的靈修
,在中世紀社會也產生巨大的影響,好幾世紀以來,
本篤隱修院代表著耶穌基督的國,在幾經劇烈變化的
世界中屹立不搖。
在當代階級制度極為嚴格的社會中,他們凸顯平等的
理念;當時的人瞧不起勞力,本篤會士則肯定工作的
價值。
在文化紛亂的時代中,他們保存了文明與知識。
在當時極端暴力的時代中,他們以和平為生活的座右
銘。
在一個完全混亂的社會中,他們活出健康整合和保護
生態的生活觀。
本篤會士的生活適度地展露「我們的世界」應保有的
特質,是這一點使得聖本篤的盛名歷久不衰。
(摘自 天主教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