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
(瑪十三 1~23)
作者 蔣劍秋神父
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裏出來,坐在海邊上,有許多
群眾集合到衪跟前,衪只得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
岸上。
衪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看,有位撒
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
鳥來、把它吃了。
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
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
;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
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
倍的、有三十倍的。
有耳的,聽吧 ! 」
門徒們前來對衪說:「為什麼你用比喻對他們講話
﹖」
耶穌回答他們說:「因為,天國的奧妙,是給你們
知道,並不是給他們知道。
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是,沒有
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
為此,我用比喻對他們講話,是因為他們看,卻看
不見;聽,卻聽不見,也不了解;這樣,為他們,
正應驗了依撒依亞先知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聽,
但不了解;看是看,但不明白;因為,這百姓的心
遲純了,耳朵難以聽見;他們閉了眼睛,免得眼睛
看見、耳朵聽見、心裏了解而轉變,要我醫好他們
』。
但是,你們的眼睛有福;因為,看得見。
你們的耳朵有福;因為,聽得見。
我實在告訴你們:有許多先知和義人,想看你們所
看見的,卻沒有看到;想聽你們所聽到的,卻沒有
聽到。
「那麼,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吧 !
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
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
那撒在石頭地裏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
受;但在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
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
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往了,結不出果實。
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聽了話就了解的人,他
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
十倍的」。
昨晚,收看公共電視,由林肯中心現場直播的紐約管弦樂
團第二十五屆莫札特音樂表演會實況;有一位高齡女鋼琴
家演奏鋼琴,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同樂團配合得天衣無縫
。她的演奏靈活,全神投入,記憶力強。
可以肯定的是,她必定是常常練琴,才能達到今天這種爐
火純青的境界,贏得無數掌聲,令人嘆為觀止。
俗語說 : 『熟能生巧』,正是這個意思。
這也是耶穌所說的 : 『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
有位神父,在進修院念書以前,是國家足球隊的健將;球
在他足下,任由他支配。
做了神父多年,由於工作關係,再無機會踢球;近來,應
友人之邀、客串表演,他感覺到自己力不從心,無法駕馭
足下的球。
這正如俗語說的 : 『三天不學,手藝生』;也像耶穌說的
: 『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
努力求學的人,學問越集越多;勤於工作的人,將獲得更
多的經驗和錢財。
若是懶散的話,不但原有的知識會漸漸遺忘、經驗會慢慢
丟失,還會給自己帶來困擾。
同樣,經常祈禱、讀聖經、參與彌撒、勤領聖事的人一定
會愈來愈熱心。
『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更富足』;要是懶於祈禱、不
讀聖經、不常參與彌撒、更不領聖事,自然會越來越冷淡
;原來有的一點熱心,也會慢慢沒有了。
『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三天不學,
手藝生』。
一個人若戰勝一次誘惑,如賭博,下次,更容易戰勝誘惑
;相反的,要是一次敗於誘惑,下一次,就更難戰勝誘惑
。一個人如果做一件善事,下一次,便更容易去做;要是
拒絕做它,下次,就更難於去做甚麼善事了。
【熟能生巧】,它會使人生越來越豐富;『凡有的,還要
給他,使他更富足』。希共勉 ! (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