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寬赦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彌撒中的兩篇讀經
和福音分別取自出谷紀第三十二章第七到十一以及
十三到十四節、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前書第一章第
十二到十七節、聖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一到三十二
節。
蕩子的比喻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我們已經在四旬期
第四主日彌撒福音中讀到它;但是,那裏的教訓與
本主日不盡相同。
四旬期指向耶穌復活節,預備領受聖洗聖事與重宣
聖洗誓願;本主日彌撒福音的教訓則著重在
天主的寬赦。
比喻中的父親為了他兒子離棄家庭、流蕩在遠方,
不斷焦慮;比喻中說,兒子還在遠處的時候,父親
就看見他,這意味著,那父親一直盼望著兒子有朝
一日終於要回家,由於不斷地盼望,總是這樣凝視
著遙遠的地方;從此可見 天主不忘記罪人、耐心
等待罪人回頭歸化的態度。
比喻中的父親看到了兒子,便動了憐憫的心。
動憐憫的心,這也是 天主對罪人的經常態度;
天主本性仁慈,本來就愛寬、赦人的罪。
出谷紀稱 天主為「慈悲、寬仁的 天主」,說祂
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又記錄了梅瑟的一篇祈
禱經文,經文中梅瑟這樣祈求 天主寬赦祂的子民
說:「這百姓固然執拗,但求祢寬免我們的過犯和
罪過,以我們為祢的產業」。
由於對兒子的憐憫,比喻中的父親不辭自動走出第
一步,「跑上前去、擁抱他、熱情地親吻了他」。
天主就是這樣,這是我們在耶穌身上可體會到的;
比如,在匝凱的故事裏,耶穌知道了那位稅務員要
見自己,並有悔改的心意,便自動到他的家裏去。
在這個故事中,耶穌又宣佈:「人子來,是為找尋
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再說,比喻中,蕩子的意向並不完全純正,他回家
,並不純粹出於對父親的不知恩或缺少愛情的懊悔
;比喻毫不隱瞞他的自私自利:「我父親有多少傭
工,口糧富足;我倒在這裏餓得要死!」
稅務員匝凱的光景也是這樣;起初,他也並不像有
純正的意向,也並沒有表示對自己罪過有什麼懊悔。
大致,罪人的最初態度,往往只求避免自己的行為
對自己所造成的痛苦。
天主卻把這最起碼的態度認做是他們好心的表示,
因而,便像比喻中的父親跑過去迎接兒子似的,慈
愛地接待他。
如果說,比喻中的蕩子有什麼懊悔表示的話,那麼
,父親由於十分喜樂,竟然沒有發覺。
因為,他只顧對他的僕人說:「快快拿錦袍來、給
他穿上;拿戒指來、戴在他手上;拿鞋子來、穿在
他腳上;再把那頭肥胖的小牛牽來殺了,我們歡樂
地來吃一頓;因為我這位兒子死而復生、失而復得
了」(路十五22~25)。
人們往往不懂得 天主的寬赦,大概就是為了這個
緣故;聖路加特意藉著耶穌這個比喻,向他的讀者
們強調好好接納那些曾犯過罪、現在卻同他們一起
生活在同一教會內的人。
耶穌本人曾遇到過一些人,他們不能容忍罪人,把
罪人看做是被 天主所棄絕的一群;蕩子比喻的一
個目的,便是要這些人懂得 天主的態度。
因此,比喻也談及了長子的反應,那是耶穌同時代
的有些人的反應,那是聖路加的有些弟子的反應,
那也是我們這時代的有些基督信徒的反應。
比喻中的長子認為,自己是父親的忠誠僕人;事實
上,確是如此。
他覺得,父親對弟弟的熱烈接待,傷了他的心;他
對父親一直忠誠,父親從未為他辦過酒席;那蕩子
耗盡了父親的家產,父親卻那麼優待他。
這也是今日有些基督信徒們的絆腳石;至少,在他
們的想像中,他們不能接受有些人一生行為荒唐,
死後卻蒙 天主接納,像一生做好教友的人們一樣
進了天堂。
這是以斤斤較量的商人心態來估量基督信徒的生活
和 天主的公義,耶穌要糾正這個錯誤。
祂堅決反對任何在 天主與人之間引進「我給,你
也要給」那樣買賣關係的宗教觀點;在 天主與人
之間的首要關係是愛。
比喻中的父親毫無貶低長子的忠誠的意思;相反的
,他著實予以肯定。
「孩子,你常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
」;父親對他絕無不公道之處。
他的立場不過是寬赦、是重新賜予生命給那死了的
兒子。
以上是本主日彌撒福音的教訓,現在,我們探究本
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和讀經二的內容。
讀經一記述拜金牛的故事, 天主才頒布了祂的十
誡,祂的子民以色列便放肆到了拜金牛的地步,這
真是一個不可寬恕的罪過。
這故事的要點在梅瑟的那篇祈禱詞上,這是一篇分
做幾段結構完整的有力辯護詞。
天主為什麼要毀滅自己的子民呢?
以色列是 天主的子民;因為,是 天主用強硬的
手臂把他們從埃及領了出來的。
既然用了如此奇妙的驚人方式拯救了他們,再把他
們毀滅,豈非是自相矛盾。
正因為 天主這樣奇妙地拯救了祂的子民,在萬民
中顯示了祂的光榮,如果,現在,毀滅祂所拯救的
人民,便要失去威風。
這與 天主的面子有關,叫人家怎樣再能尊重和敬
畏祂的大能和強硬的手臂呢?
由於梅瑟信德堅強,他不怕這樣冒昧地向
天主要脅。
但是,他所提出的最有力論據則是 天主的信實;
天主既然許諾給他們先祖一塊土地和許多子孫,現
在,不能撤銷這許諾,把災難降在祂的子民身上。
這故事就以 天主寬赦祂的子民拜金牛的罪為結束
,這是讀經一的教訓。
在讀經二裏,聖保祿宗徒更現身說法,也為
天主的寬赦做出了見證。
他原來是罪人, 天主卻信任他、揀選他、付給他
一個使命;那是當時新生的教會中一件盛事。
在別的耶穌所揀選並曾與耶穌一同度過一段生活的
宗徒眼中,保祿,那曾經迫害過他們的人,遽然也
滿渥主寵,像他們一樣當起宗徒來,真是一件奇特
、又激起反感的事。
保祿給我們指出,只要有信德、和在基督內的愛,
回頭悔改常是可能的;不但如此,他更認為,自己
的犯罪和後來的回頭悔改,都是 天主的上智計畫。
他說:「耶穌基督要在我身上顯示出祂無限的忍耐
,給將來信賴祂、獲得永生的人一個凸出的榜樣」。
基督,我們讚美祢;亞孟!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聖本篤會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