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瑟領報
依七 10~14;羅一 1~7;瑪一 18~24
默想:
基督徒相信,耶穌是真 天主、真人;瑪竇福音就用生動
的手法去表達。
他用族譜交代耶穌是亞巴郎之子、達味之子,有圓滿的人
性;跟著,用報夢若瑟的故事指出,祂由聖神而生,名字
叫耶穌,又稱厄瑪奴耳、即 天主與我們同在之意。
全書由族譜開始,以厄瑪奴耳做結(「我和你們天天在一
起,直到世界的終結」),人性與 天主性首尾呼應。
面對人而 天主的耶穌,路加安排聖母接納祂:「願照祢
的話成就於我吧」。
瑪竇為了他的猶太讀者,強調若瑟接納耶穌:「按照
上主的天使所吩咐的,把妻子迎娶過來」。
若瑟是一位「義人」,一位在生活上期待
天主、相信 天主許諾的人,面對未婚妻懷孕的困境,他
沒有要求嚴格的公義,就是要砸死對方或起碼要對方賠償
;他在接受報夢前,已決定採取慈悲的方法,即暗中解除
婚約。
這是新約基督徒應有的態度:慈悲卻不流於放縱、公義卻
不失於刻薄;這需要很大的智慧,只有感受
天主恩寵的人,才有這樣的胸襟。
另一方面,若瑟像聖母瑪利亞一樣,是聽了
天主的話就實行的人。
他的信德使他相信天使的報夢,瑪利亞是因聖神懷孕,並
願意迎娶瑪利亞。
教會的傳統極稱讚瑪利亞卒世童貞,整個生命都為耶穌存
在;若瑟自迎娶瑪利亞之後,也沒有其他婚姻,自然也是
卒世童貞;這為當時猶太男子是不可思議的事。
他像瑪利亞一樣為 天主做出犧牲,生命亦完全為了耶穌
基督;雖然,福音中沒有記載過他說的一句話,教會慢慢
發覺他的偉大,他正是聖經所說的:「以善良和誠實的心
傾聽,並把 天主的話保存起來,以堅忍結出果實」的人
(路八15)。
瑪竇有意把新約的若瑟和舊約的若瑟做比較:兩人的父親
都叫雅各伯,兩人都與夢有關;舊約的若瑟因解夢遂成為
埃及的首相,拯救以色列人免死於飢荒;新約的若瑟接受
夢的啟示,使 天主的計畫得以完成,為人類帶來耶穌,
耶穌的名字就有 天主拯救之意。
為我們,瑪竇筆下的若瑟甚具時代的意義,他是基督徒的
模範,他既尊重法律,又看重慈悲甚於公義;他聽了
天主的話,又默默加以實行,他的一生就是為了耶穌存在
、為了耶穌生活。
福音稱讚他為「義人」,他大概當之無愧。
福音把聖母瑪利亞刻劃為完美的女性;至於男性,除了
耶穌外,連宗徒都有瑕疵,似乎只有若瑟堪稱無懈可擊,
讓我們對他說:大聖若瑟,為我等祈。 作者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在這等待的時期,我是否抱著信德的喜悅和希望,為天國
的來臨,腳踏實地建樹社會做好準備呢?
期待耶穌再次光榮來臨,我真的已準備好了嗎?
我是否以喜悅、皈依和充滿希望的心情期待救主的降臨?
我是否做好內心的預備,在生活中迎接救主的親臨?
信友禱文:
請為基督徒的福傳熱火祈禱
我們蒙受 天主恩惠的召叫,成為有福的基督信徒;同樣
地,我們也領受傳福音的職份。
祈求全能、永生的 天主賜予每位基督信徒勇力及毅力,
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以言以行努力傳揚
天主的福音予週遭的人們。
請為尚未認識基督的人祈禱
有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要稱呼祂的名字為厄瑪奴耳,
意思是: 天主與我們同在。
祈求全能、仁慈的 天主幫助已信仰者在生活中時時與祢
相隨不離;光照尚未認識基督的人,願意喜樂地接受
天主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