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翰的宣講 (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福音:路三 7~18】
若翰對那些前來要受他洗禮的群眾說:「毒蛇的種類!
誰指教你們逃避那就要來的忿怒?
那麼,結與悔改相稱的果實罷!
你們心裡不要以為: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
天主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
斧子已放到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
投入火中」。
群眾向他說:「那麼,我們該做什麼呢?」
他答覆他們說:「有兩件內衣的,要分給那沒有的;有
食物的,也應照樣做」。
稅吏也來受洗,並問他說:「師傅,我們該做什麼呢?」
他向他們說:「除給你們規定的外,不要多徵收!」
軍人也問他說:「我們該做什麼呢?」
他向他們說:「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詐;對你們的糧
餉應當知足!」
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為此,人人心中推想
: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
若翰便向眾人說道:「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
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祂的鞋帶,我也不配;祂要以
聖神和火洗你們。
木𣔙已放在祂手中,祂要揚淨自己的禾場、把麥粒收在
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
他還講了許多別的勸言給百姓傳報喜訊。
【喜樂主日】
將臨期第三主日的感恩禮儀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彌
撒一開始的「進堂詠」就清楚地強調了整個禮儀的主題
:「你們應在主內常常歡樂;我再說一次,你們應當歡
樂;因為,主臨近了」。
(由於,絕大多數信仰團體都以聖歌取代進堂詠的禮儀
經文;因此,我們建議負責準備禮儀的同工,配合這個
主題選擇合適的聖歌)
主禮神父所穿著的禮服,也由嚴肅的、象徵補贖精神的
紫色祭披轉換為預示耶穌聖誕歡樂的粉紅色祭披。
隨著這個主日,將臨期漸漸進入第二個階段(十二月十
七至廿四日),禮儀重心也由勸告基督徒警醒不寐、等
待人子由天上再度降來,轉為準備歡欣慶祝、紀念耶穌
誕生於歷史之中;教會習慣上稱這個主日為喜樂主日。
【經文脈絡】
路加接著在第三章 7~18記載了若翰洗者宣講的內容,
這是一個三段式的宣講:7~9、10~14、15~17,而且
,第18節則是摘要性的報導,做為整段宣講的結束。
雖然,教會安排信仰團體在主日彌撒中只選讀第三章10
~18節的經文;但是,為了能得到更完整的福音訊息,
我們建議由第 7 節開始誦讀。本文也根據這個原則,對
路三 7~18全部的經文略做詮釋。
【悔改的必要性】
在若翰的公開生活中,不僅是他自己周遊各處,群眾們
也都主動蜂擁來到他跟前;他不僅宣講,而且也施洗。
若翰措辭相當嚴厲,他稱呼那些願意、或者已經接受洗
禮的人為:「毒蛇的種類!」(7)
意思是: 邪惡的、有毒的人。
若翰清楚地指出,他們的邪惡與罪行並沒有因著洗禮便
除去,他們應該小心;因為,等待他們的是
天主對於一切罪人的義怒。
如果,他們沒有真正地結出悔改的果實、不徹底地改善
生活行為,他們將面臨嚴厲的審判。
「亞巴郎後裔」的身分並不能保證他們得到救恩;因為
, 天主能夠隨意產生更多的亞巴郎後裔,使他們成為
天主許諾的繼承人。
這樣的警告是如此的嚴厲、而且具有真實的緊迫性,就
如「斧子已放在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
、投入火中」(9)。
【最根本的義德】
這樣的警告在群眾中的確產生效果,他們因此詢問確切
的生活指引。
若翰的答覆非常簡單,只是一般性地提出「兄弟之愛」
、或「近人之愛」。
對於那些為了羅馬駐軍收取稅金的稅吏以及為猶太王室
盡職服務的人,他也僅僅要求他們,不要做任何不正義
的事、不要濫用職權犯罪,成為自己的職務的犧牲品。
【默西亞的審判】
若翰洗者的生活與工作引起轟動,以致於人們在心中推
想,是否他就是整個民族傳統長久期待的默西亞。
面對這個可能的誤解,若翰主動地做出回應加以澄清;
他首先指出,他和「將要來的更強者」之間具有絕對性
的區別,「他固然以水施洗」,但是,那位要來的更強
者將「要以聖神和火施洗」(16)。
這樣的經文大概應該分兩個不同的層次來瞭解:
(一)就路加的寫作目的而言,他藉此明顯地暗示基督
的絕對性,以及他在自己另外一部作品中所敘述的聖神
降臨節發生的「聖神洗禮」(宗一 5)。
(二)就若翰當時的宣講而言,「火」只是一種象徵性
的表達說法; 天主聖神將要施行一個煉淨的審判,有
如爐火煉淨金子一樣(參閱:拉三23)。
若翰將默西亞(更強者)的出現表達為審判,並以鮮明
的圖像繼續說明,這個審判有如「農夫揚淨自己的禾場
,把麥粒收在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
(17)。若翰強調這個火將是不滅的火,更提升了這個
將要發生的懲罰,也就是地獄的恐怖景象。
【摘要】
最後,福音作者以摘要的方式表達他在這段經文中所記
載的話語,只是若翰洗者諸多警告中的一部份,只是若
翰宣講福音喜訊的一個例子。
【綜合反省】
這段經文摘要性地報導若翰宣講的情形,這樣的宣講,
不僅是針對當時若翰的聽眾,而且也是針對路加福音的
一切讀者。
若翰警告犯罪的以色列民眾,要他們小心最後的審判者
,這位審判者必然會按著他們的期望出現,而且,時間
已經相當接近。
這段經文大概反映了初期教會的福傳宣講,最早的基督
徒將若翰的身分理解為耶穌的前驅,他的出現是為耶穌
預備道路;因此,整段經文的中心仍然是默西亞。
若翰洗者的宣講,教導讀者要正視自己陷入罪惡的真實
情況,不要誤以為自己屬於一個宗教團體、或者接受過
洗禮就已足夠,是必須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真實地
避免一切邪惡的行為,具體的善盡愛護鄰人的責任。
若翰的宣講是指向耶穌基督的,在這種瞭解之下,初期
教會發現,舊約中一切先知的預言【若翰是這些先知中
最後的一位(十六16)】都在復活的主以及萬民的審判
者身上得到圓滿的實現。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