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需要有純正的心態
德三五 12~14,16~18;弟後四 6~8,16~18;
路十八 9~14
在福音中,耶穌給予許多有關祈禱的教導,祂一而再地
訓示需要祈禱,且要堅持不懈地祈禱;本主日,祂又給
了我們一個有關祈禱的教導,明確指出,為能好好祈禱
並得到應允,需要有純正的心態。
耶穌在祂所講的這比喻中,把法利塞人和稅吏兩位祈禱
的人做了對比,他們兩人之間的態度完全相反:法利塞
人站立在殿內;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
,只是捶著胸膛。
法利塞人驕傲自大,且為他與別人不同感謝 天主;他
十分鄙視他人,便說: 天主,我感謝祢;因為我不像
別人那樣貪贓枉法、淫亂放蕩,也不像這位稅吏。
他把自己同別人區分開來,以為這樣會悅樂 天主。
而後,他又提出他的優點:我每周禁食兩次;我一切的
收入都捐獻十分之一;他想,這樣, 天主會垂允他。
那位稅吏的祈禱卻簡短又謙遜,他捶著胸說:
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於是,耶穌結論說:這個人回到家裡,成了義人;那個
人卻不然;法利塞人的祈禱 不同於稅吏,它沒有中悅
天主。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祈禱態度;耶穌警惕我們不要想同
法利塞人一樣地祈禱,自以為是義人,輕視他人。
如果,我們要獲得 天主的垂允,就必需對別人十分地
仁慈、寬宏與同情,而且,即便他們是罪人,也不和他
們分隔,反而同他們一起站立在 天主台前。
耶穌經常教導的是這樣的成聖方式:不可經由分隔,卻
是透過分享、共融和慈善寬仁。
採取分隔方式的成聖之道,為我們是十分自然的事,我
們以為, 天主喜歡我們與他人區分開來立在他面前;
據我們看, 天主不喜歡他們,因為,他們貪贓枉法、
淫亂放蕩。
事實上,這種成聖方式不能達到它的目的,因為,
天主是仁慈的 天主,祂願意寬恕,並接納祂所有的兒
女。
所以,我們需要與他人結合,彼此不分地立於
天主台前,即便他們有缺失或錯誤。
耶穌為了肩負世人的罪才來到世上;我們祈禱的時候,
也必需肩負世人的罪,否則,不符合 天父的旨意。
比喻結束時,耶穌說:『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自謙
自卑的,必被高舉』。聖經的另一章節也強調:『
天主拒絕驕傲的人,卻賞賜恩寵給謙遜的人』(雅四 6
;參閱箴三34)。
驕傲,是個最嚴重的缺失,為靈性生活及同
天主的關係都有害;如果,一個人自滿自大,那就是對
天主關閉,沒有地方來接納 天主的恩寵,卻只有孤芳
自賞的空間。
反而,謙遜的人承認自己的軟弱和罪過,可獲得
上主慈愛的恩寵。
多少次,我們判斷別人,把自己同他們分開,認為這樣
可確保我們的尊嚴與聖善!
事實上,我們獲得的結果正好相反。
讀經一正好給福音做了個補充,經文指出謙卑人的祈禱
穿雲而上;也就是說,上達 天主。
反之,驕傲者的祈禱被自命為義人所中斷,達不到
天主,這在福音中,我們已經留意到了;事實上,這是
缺乏誠意的祈禱。
經文還說: 天主不偏袒任何人,而加害窮人;祂樂於
俯聽被壓迫者的祈禱。
祂絕不輕視孤兒的哀求和寡婦訴苦的嘆息。
我們非常需要謙卑地祈禱;而且,謙卑是與信德相偕的
;凡謙卑祈禱的人一定會得到 天主垂允。
讀經二是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後書的結尾部份,它也與
兩種祈禱的主題有關。
首先,保祿表示,他信仰 天主;因為,他說:『
天主救我脫離各種凶惡的事,要使我進入祂天上的國』。
保祿在監獄裡,他的生命受到威脅,他即將被判處死刑
;雖然如此,他沒喪失對 天主的信心,他知道,
天主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來救他脫離凶惡, 天主可以
保護他免於死亡,亦可經由死亡和殉道,使他安全地進
入天國。
無論如何,保祿宗徒持守住他的信仰;因此,他的祈禱
上達於 天主。
保祿還表達了相稱於基督徒祈禱的另一面;他這樣說:
『眾人都離棄了我,願 天主不要歸罪於他們』。
在此,保祿宗徒採取了一個對他人,也對那些漠不關心
和充滿敵意的人寬大為懷的態度。
『我第一次在法庭申辯時,沒有一個人支持我』;保祿
有權利申辯,但是,為了這個或那個理由,沒有人為他
辯護,全都背棄了他。
此時,他可以懷恨在心,像耶肋米亞先知一樣,求
天主報復他不忠信的朋友們(參閱耶二十12);但是,
保祿沒有這麼做。
他反而採取了寬大、同情與原諒的態度:『眾人都離棄
了我,願 天主不要歸罪於他們』。
保祿的這些話與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相符:『
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路二十三34)。
首位基督徒致命者斯德望被人用石頭砸死時,也採取了
同樣態度說:『主,不要向他們算這罪債』(宗七60)
本主日的聖道禮儀提供給我們許多有關祈禱的訓導 :
第一是、謙遜
需要謙遜地同他人團結合一,以兄弟友愛的態度立於
天主台前;不是以驕傲與他人敵對,用跟他們分離的態
度立於主前。
第二是、信德
它與謙遜相偕, 天主對謙卑的人充滿慈善悲憫;所以
,凡謙遜祈禱的人,必蒙 天主垂允。
第三是、寬恕
耶穌再三強調必需寬恕;祂在 天主經中加入一個要求
,要我們寬恕別人,好使我們也獲得 天主的寬免。
謙遜、信賴和寬恕,是我們在祈禱中應該常有的態度;
在今天的彌撒中,願我們以這種態度祈求,與耶穌聖心
合而為一。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