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九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本篤十六世以聖詠一三六篇做為要理講授主題;這篇聖詠
讚頌 上主「在各種情況中顯示祂的仁慈」。
聖詠一三六篇被視為是「大讚歌」,回顧了「救恩歷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直到抵達逾越奧蹟
,在逾越奧蹟中 天主的救恩行動達到了高峰。」
這篇聖詠的樑架是對 天主的仁慈的記憶,以色列人民儘管處在黑暗和悲傷的時期仍保存了這
記憶。教宗強調, 天主的仁慈永遠長存;教宗說 : 「對 天主的仁慈的記憶,為我們也是重
要的,這記憶變成希望的力量;這記憶告訴我們 : 天主存在, 天主是良善的,祂的仁慈永
遠長存。如此,即使有一天、有段時期在黑暗中,記憶要開啟通向未來的道路;它是光明與明
星指引我們。」
天主的仁慈也顯現在教會的歷史上,即使在一些歷史的篇章裏看似由黑暗獲勝。教宗說 : 「這
是一段歷史,是對 天主仁慈的記憶,它向我們保證 天主的仁慈 : 祂的愛永遠長存。而且,
在這兩千年,教會的歷史中, 天主的仁慈總是一再出現。經過納粹迫害和共產極權的黑暗時
期之後, 天主使我們獲得了自由,顯示了祂是仁慈的,祂的大能、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天主的仁慈光照歷史的進程也在救恩的道路上,這記憶光照每一個人的腳步。教宗說 : 「一如
在共同的、集體的歷史中,存在著 天主仁慈的記憶,這記憶幫助我們,並且成為希望的明星
。同樣,每個人有他個人的救恩史,我們必須真的珍視這歷史,並且總是記得
天主在我生命中所做的;為有這樣的信賴 : 祂的仁慈永遠長存。如果,今天我處在暗夜中,明
天,祂將解救我,因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 」
統一整篇聖詠的主題是 天主永恆的愛,藉由忠實、仁慈、良善、恩寵和溫柔表現出來。聖詠
指出, 天主的愛,第一次的表現是在創造天地萬物;教宗說:「創造的世界並不是
天主救恩進入其中的一個簡單場景,而是該神奇行動的開始。隨著創造天地萬物,
上主顯露祂全部的仁慈與美善,使自己與生命相連,展現祂的良善願望,所有其它的救恩行動
都從這兒來!」
聖詠接著追溯以色列人民出谷紀中重要的事件,從埃及的奴役中得到釋放的歷史。
教宗解釋 : 「紅海一分為二的圖像,似乎喚醒這個想法,海像是個大怪物,被切成兩半,如此
,使之無害。」教宗說 : 「 上主的力量勝過自然的危險和人置於戰場的軍事力量的危險 ;海
,似乎向 天主的子民關上了道路,卻讓以色列人不沾一滴水兒通過;接著,再次對埃及人關
閉。」
教宗提醒我們, 天主的特長之一是「賜與」。在聖詠中提及 天主「行了偉大奇能」的過
程,到達了最後恩賜的時刻,即大地。教宗說 : 「在讚頌 天主永恆的愛中,現在記憶大地的
恩賜;這項恩賜,人們應該接受,但是,從不該佔有它,繼續以感謝和感恩的態度生活。」
人很容易忘記 天主, 天主仍然忠信;對祂的記憶是「珍貴的百寶箱」,它包括在聖詠中
傳唱的愛。 天主創造了天穹、大地和極巨大的光明;教宗結論說 : 「是
天主以祂良善的存在瀰漫宇宙、關懷生命並賜與生命之糧;這生命之糧,即聖體,陪伴我們身
為信徒的存在,令我們預嚐天上救世主盛宴的最終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