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戰將—聖保祿
![]() |
序言
研究聖保祿的歷史資料,多半是來自於他自己所寫的書信,以及宗徒大事錄,
少部份也參考了聖經之外的史料。
因此,針對聖保祿是在哪一年出生的這個問題,有些研究指出,保祿大約誕生
於公元前二年;有的資料指出,保祿生於公元後二或三年,也有的資料為公元
七到十年,所以從所掌握的歷史文件中很難確切的肯定。
在宗徒大事錄中保祿曾這樣說:「我是猶太人,生於基里基亞的塔爾索,在這
城(耶路撒冷)長大,受教於加瑪里耳足前,對祖傳的法律,曾受過精確的教
育。」(宗二十二 2-3)保祿承認自己是一位旅居外地,具有羅馬公民身分,
屬本雅明支派的猶太人,並且,自幼接受良好的希臘與猶太教育,熟讀舊約經
書,長大後赴耶路撒冷深造,拜當時極富盛名的加瑪里耳經師為師。
這位加瑪里耳經師,就是曾在公議會中警告法利塞黨人,要小心處理基督徒的
事,不要反而成了與 天主做對的人( 宗五 34 ~ 39)。
保祿對於猶太教律和神學有極深的造詣,他深信 天主的預許必將實現,他也
熱切的在期待救世主默西亞的來臨。
在宗徒大事錄記載保祿有兩個名稱,一個是猶太名字叫撒烏爾,希臘文譯做掃
祿,這名字是為紀念本雅明支派出的撒烏爾王;另一個是羅馬名字叫保祿,意
思是「微小的」。有些人以為在他歸化之前叫掃祿,歸化之後稱為保祿,實際
上保祿是猶太人,又具有羅馬公民的身分,自然就有兩個名字,就如同我們現
在有中文與外文名字一樣,並不是如一般所說的:「在大馬士革掃祿成了保
祿。」
一、保祿的蒙召與準備
保祿於十五、六歲時,來到耶路撒冷接受一位受人敬重的法學士加瑪里耳
的教育,自然就早已聽說有關於耶穌基督及其宗徒們的事蹟,因為耶穌的一言
一行,已成為當時在公議會內激烈討論的主題。
保祿正是其中的一位法學士,而且還是狂熱、激進的一份子,以他接受的傳統
猶太教律,加上他身處在法利塞黨的團體中,一股莫名的傲氣,對出身卑微低
賤的納匝肋木匠耶穌,自不會把他放在眼中,更不可能去相信他是默西亞。
按照宗徒大事錄的記載,保祿從斯德望殉道之後,就更嚴厲地迫害教會,直到
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到了神視。保祿蒙耶穌召喚的事件,在宗徒大事錄中
記載過三次,而保祿在自己所寫的書信中,至少也提及了七次(宗九 1-20;
二十二3-21;二十六9-20;迦一13-16;格前九1;十五8;格後四6;斐三
12;弗三;弟前一11-17)。
當保祿接受耶穌的召喚後,有八、九年的時間
往來於大馬士革、阿拉伯與耶路撒冷之間,也在
他的故鄉塔爾索宣講福音,直到他第一次出外傳
教。
在這準備的時期,很重要的一點是,雖然,保祿
是復活的耶穌直接而特別的召叫,但是,他並不
因此而高傲自大,無視於教會的存在,相反地,
保祿接受了教會的洗禮,參與教會的信仰團體,
同時急切地從團體中詢問有關耶穌基督的宣講、
行動、苦難、死亡與復活,並在他蒙召後,先在
大馬士革宣傳福音,之後,來到了阿拉伯曠野潛
修,三年後,由大馬士革來到耶路撒冷十五天,
拜見宗徒之長伯多祿(迦一18-19)。
二、保祿的傳教生活
對於保祿宗徒為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而忍受
的痛苦,在他所寫的書信和
宗徒大事錄中有明確的記載,一般而論,保祿第一次向外邦
人傳教開始於公元47到48年間,以安提約基雅為
基準點。當時聖神對安提約基雅教會的首長說:
「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去行我叫
他們要行的工作。」(宗十三2)
保祿三次的遠行傳教工作就此開始,直到公元67
到68年間,在羅馬城郊外被砍頭殉道為止。他在
這二十幾年間,為了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受盡
了痛苦;他曾經這樣說:「論勞碌,我更多;論
監禁,更頻繁;論拷打,過了量;冒死亡,是常
事。被猶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
受杖擊三次;被石擊一次;遭遇翻船三次;在深
海裡度過了一日一夜…」。(格後十一23-25)
保祿的傳教方法有三個主要的原則:
一、先在猶太會堂中向猶太人宣講福音,使他們
接受耶穌基督就是以色列民族所期待的那位默西
亞,因為,以色列民族是 天主所特選,在救恩
歷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猶太會堂也
可以成為福音傳播的根據地。
二、選擇大城市、交通要道做宣講福音的中心,
向外邦人傳佈福音訊息,宣告耶穌基督是
天主所派遣的救世主,這樣福音自然能快速地廣
傳四方。
三、以 天主聖神的引導做為傳播福音的依據,
他之所以能夠到處宣講、建立教會,不單是因為
他口才或學問好,而是他如同古先知一般,隨從
聖神的引導。
保祿宗徒猶如慈父般地關懷所建立的教會,常以書信規勸、勉勵信友。
保祿所寫的書信,是從他殉道後直到公元130年才陸續被編輯成保祿書信全
集,但仍有些書信已遺失。現今所保留下的十三封書信,按完成的時間來看,
可分為被囚禁之前、被囚禁期間與之後。在被囚禁之前(公元51-58年)的書
信有六封書信,分別是得撒洛尼人前後書、格林多人前後書、迦拉達書與羅馬
書,是保祿書信創作的黃金時期;被囚禁時期(公元61-63年)的書信有四
封,分別是費肋孟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與斐理伯書;被囚禁之後(公元
63-67年)有三封,分別為弟茂德前書、弟鐸書與弟茂德後書。另外希伯來人
書一般認為,不是保祿所寫的書信,而是他的弟子按保祿的思想所寫的書信,
所以不列入保祿書信之中。
三、保祿的神學思想
每一位偉大的神學家,都有一個主要的基本道
理,做為他所講授一切教理的核心。
那麼,保祿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有人說是一些相互對立的道理,例如:肉
性與神性、舊約與新約、法律與恩寵、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死亡與生命
等等,這些思想確實是保祿在他的書信中所發揮過的主題,然而,卻不是
保祿整體思想的核心,
他整體的思想更好說是「死而復活的基督」,
因為,在基督的光輝面容中,保祿看到了永生的
天主,創造與關懷萬物的 天主。
由於保祿看到的是耶穌復活後帶有五傷的樣貌,
因此,他對耶穌生平的事蹟並沒有多大興趣,他
的注意力集中在耶穌的死亡與復活兩件事上。
天主對人的救恩藉著耶穌的死亡與復活,賜給了
所有的人,其中包括了猶太人與外邦人,人藉著
對 天主的信德與基督結合、共享救恩。
在基督內的人已由罪惡及法律的權勢中得到了自
由;因著聖神的德能成為新造的人。
結語
綜觀保祿這位偉大的聖人,得到一個結論性的說法,這說法來自於
保祿自己對他信仰生命的描述:「我生活已不是
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
是的,保祿宗徒在被耶穌召喚前,就是一位非常
具有宗教熱誠的猶太人,為了維護猶太教一神的
信仰,他不惜一切地迫害耶穌基督的跟隨者,他
強烈的宗教性格,也促使在蒙召的那一刻,認清
了主就是耶穌基督,從此他脫下了舊我,穿上了
基督,使基督的生命成為他的生命,基督的行動
成為他的行動。
教會制定今年為聖保祿年,為的是讓我們在
今年特別認識這位偉大的福音傳播者,同時,每
位基督徒也都需效法聖保祿宗徒的運動家精神,
信仰生命就像是跨欄賽,需要不斷地跨越障礙,
過程中可能跌倒,但終究要再站起來,繼續未完
成的賽跑,最後我們能和聖保祿宗徒一樣宣告:
「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
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從今以後,正義的冠
冕已為我預備下了,就是主,正義的審判者,到
那一日必要賞給我的;不但賞給我,而且也賞給
一切愛慕衪顯現的人。」(弟後四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