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日下午,在德國弗賴堡會議大厦,教宗本篤十六世會見在教會和社會中服務的
天主教徒,向他們講話的主題是有關教會的使命與認同。
教宗講話的內容明確有力:教會必須改變。
改變,幷非爲適應世俗的思維方式;相反地,要更加忠於福音,回應不知道相信什麽
才好的許多人對 天主的渴望。
他提到,有人問加爾各答的德肋撒修女,在教會內首先要改變的是什麽?這位修女回答說:
【您和我】。教宗說,這段故事清楚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方面、這位修女願意讓她的對話者
知道,教會不只是別人,不只是聖統、教宗和主教;教會是我們所有領過洗的人。另一方面
、她實際有效地從一個前提出發:是的,有改變的理由、有改變的需要,每位基督信徒和信
徒團體都蒙召叫不斷地皈依。
在教會歷史的發展中,有一種適應世俗標準的傾向,使教會做爲一個組織機構的力量超過對
聖神的開放。可見,教會必須不斷地脫離對世俗的依存,歷史時常給我們指出依靠
天主聖意幫助的重大事件。
教宗强調:「每當教會的財産被沒收或她的特權及類似的東西被取消,都意味著教會從塵世
的結構中獲得大解放:她放棄塵世的富有,重新完美地擁抱塵世的貧窮」。
教會脫離物質束縛,她的使命就變得更加令人相信;教宗解釋說:「從物質和政治負擔中解
放出來,教會就能更好地以真正基督信仰的方式獻身於整個世界;就能實實在在地向世界開
放;就能再次更輕快地活出朝拜 天主奧迹和爲他人服務的召叫」。
教宗明確指出:「爲振興教會,不是要找出新戰術,而是使教會恢復自己完整的面目,去除
表面看似信仰,實際上只是習俗和慣例的東西」。教會不該爲强化一個要求自己權力的機構
而設法讓人加入,而要引領人發現 天主的愛。爲此,必須向人提出基督信仰的真面貌,毫
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