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努力,耐心等待
聆聽聖言
谷四 26~34
耶穌說:「 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裏
,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發芽、生長
,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
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
,穗上滿了麥粒。
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鐮刀收割;因為
,到了收穫的時期」。
祂又說:「我們以什麼比擬 天主的國呢?
或用什麼比喻來形容它呢?
它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裏的時候,比地上的一切
種子都小;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
大,並且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
蔭下」。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
們講道。
若不用比喻,祂就不給他們講什麼;但是,私下裏
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
釋經小幫手
「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
滿了麥粒」;莊稼的生長有其自然規律,需耐心等待
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農夫只能配合自然規律,在最適當的時候撒下種子,
在種子成長的過程中為它們預備最好的環境,卻不能
逼迫種子加速成長、或天天結果。
同樣,栽培一個人就像種植莊稼,也有它一定的節奏
和韻律。
人在學習新技能、新學問、新習慣的時候,我們不能
強求馬上就能有所成就。
如果,考量每個人的學習特色,在適當的時候撒下對
學習的興趣或動機、在學習過程中給予需要的輔助和
鼓勵,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像好種子一樣發苗、吐穗、
結出好果實。
可惜,有時,我們對自己、下屬、孩子等沒有足夠的
包容和耐心,嚴格地要求他們要按照自己定下的進度
學習。
我們愛跟別人比較:別人的孩子學琴,一年就能參加
演奏,我的孩子卻不能;別人學英文,半年就很流利
,我卻不行;別人學習祈禱,能夠有很深的分享,我
卻沒有感覺?……
當你心裡開始對某件事感到煩躁時,定要記得,學習
就如天國的彰顯,不完全依靠人類,是依靠
天主的恩寵。
只要我們做最理想的努力,剩下的,我們要學會耐心
等待;不是守株待兔、消極地等待,是要在信德中的
等待。
雖然,這樣的等待看似靜止不動,卻是積極觀察
天主在漫長過程中給我們的每一滴恩寵,盼望
天主對我們做出的回應。
品嚐聖言
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
了麥粒。
活出聖言
決定培養一個好習慣,每天堅持去鍛煉,期待三個月
後看到小小的果實。
全心祈禱
耶穌,祢知道,堅持培養好習慣不容易;求祢適時給
我獎勵,賜我堅持的毅力。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
©2024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
歡迎使用,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