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我該有的?
依五五 6~9;斐一 20~24,27;瑪二十 1~16
甲年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小德蘭福傳之友」指導神師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今天的福音故事,乍看之下,好像很不公平;有的
工人從清晨就開始工作、有的從傍晚才開始工作,
但是,到了黃昏,大家都得到同樣的工資。
家主太不公平了;怎麼可以這樣子?
假如,現在的公司、行號這樣做的話,清晨開始工
作的那些員工不罷工抗議才怪呢!
如果,我們仔細看的話,其實,家主並沒有不公平
,他跟早上的工人早就說好了,議定了一天的工資
是多少。
如果,他沒有按這協議如數給薪,他確實是不公平
;但是,他如數給了,早上的工人是沒有理由埋怨
的。
其實,家主做事既公正(對早上請的工人沒有虧欠
;「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
一個德納』嗎?)又很慷慨、仁慈(對晚來的工人
多付工資,「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多
」);家主可能很清楚:傍晚才來的工人也需要那
些薪水才能夠養家糊口啊!
所以,今天的故事焦點,不是家主公平、不公平,
是家主的仁慈、大方。
當然,故事中的家主,指的就是 天主;瑪竇的這
個故事也是針對當時猶太人和外邦人誰應當獲得
天主更大的恩惠和救恩的問題。
無論如何,這故事表示出, 天主絕對是公正、公
平、更是仁慈、大方的;而且,這仁慈、大方不是
慣於斤斤計較的我們所能理解的,正如「天空高過
大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思想高過你
們的思想」(讀經一)。
正因為我們習慣斤斤計較,付出一分,就期待得到
一分的回報;所以,認為早上的工人會埋怨是很自
然的、很有理的,甚至,我們自己可能也會這樣。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到,可能,我們就是那傍晚才
被雇用的工人?
故事也有一深層的意義:正是因為 天主的大方不
是我們堪當的,我們有誰能靠自己的工作能力來獲
得天上的永生和永福?
永生和永福不都是 天主白白賞給我們的嗎?
『 天主給的一切恩寵』,不都是我們不堪當領受
的嗎?沒有「權利」得到的嗎?
小德蘭說:『一切都是恩寵!』
想到這裡,我們可以連貫反省一下,如何才能得到
喜樂?
「埋怨」,是我們受罪損傷了的人性常會做的事情
;現代人注重人權,是極好的事;但是,當我們高
呼「人權」的時候,是否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
就是太強調『我的權利』、少談『別人的權利』。
甚至,在基督徒團體裡、在家庭裡、在夫妻之間也
有大談『我的權利』的現象,失去了自我奉獻的精
神、失去了感恩的心,也因此失去了喜樂的泉源,
只因為我相信「一切都是我該得到的」。
小孩子生日,「該有」生日蛋糕和派對;聖誕節,
「該有」聖誕禮物;回到家,「該有」自己的休息
時間 ⋯⋯;「一切都是我該有的」,所以,擁有了
也不會特別喜樂。
相反的,如果,我覺得自己不堪當得到的東西卻得
到了,都是別人因著愛給予我的,喜樂之心會油然
而生。
所以,一位謙卑的人是一位喜樂的人;一位以自我
為中心,老是埋怨、老是要捍衛「我的權利」的人
,不會是一位喜樂的人。
現代人不大喜樂,包括修道人,原因是不是因為太
強調自我成長、自我成就、自我滿足,並且美其名
為「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
另外,老是和別人比較的人也不會是喜樂的人。
這裡「和別人比較」的意思是,老覺得別人得到的
比自己得到的多,就像今天福音故事裏早上來的工
人一樣。
實際上,他們沒被虧待;原本,他們可以高高興興
拿著工資回家,跟家人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但是
,當他們與晚來的工人比較的時候,立刻就不喜樂
了。
廣東人有句俗話:「人比人,比死人!」老是看到
別人有、自己沒有的部份,會使自己心裡很難過、
很痛苦。
這樣的比較其實沒有必要;因為,雖然我沒有別人
所擁有的,卻很可能擁有別人所沒有的;譬如,我
雖然沒有某人的「名利」,我卻有對方缺少的安定
的家庭生活。
如果,一定要跟別人比的話,要跟不如我那麼好命
的人比;這些人在醫院裡、在窮人區裡、在難民營
裡多得是;不單跟他們比,更要效法 天主的仁慈
、慷慨,盡力幫助他們;那麼,我們就一定會喜樂。
在今天的讀經二裡,保祿宗徒就是這樣一位效法
天主仁慈、慷慨的人,他雖渴望離開世界、與基督
在一起;但是,為了別人的神益,卻願意繼續活下
去。
聖保祿不按自己的意願去選擇,他讓 天主為他選
擇;他唯一做的就是『服從 天主那比天高、比地
遠的思想和旨意』,以 天主的思想為思想、以
天主的旨意為旨意,這更是我們獲得喜樂的泉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