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蒙召傳揚生命的讚歌
逾越奧蹟的宣講是希望的宣講;今年,全球約有半數
的人在隔離中紀念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蹟,彷彿身處在
聖周六的漫漫長夜;在人的勇氣幾乎消磨殆盡的時刻
,在耶穌復活前夕守夜禮中,教宗方濟各邀請「摸過
生命聖言」的基督徒廣傳生命的讚歌,對生命之主堅
信不移。
空蕩蕩的聖伯多祿大殿,寥寥無幾的參禮者,沒有聖
洗聖事的耶穌復活前夕守夜禮;今年四月十一日,在
這個罕見至極的背景下,教宗方濟各帶領
天主子民紀念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蹟。
由於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世界許多國家限制群聚
活動,教會暫停公開禮儀,以防疫情擴散;看著感染
和死亡人數節節攀升,世人有如處於漫漫長夜,不知
道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墳墓」。
守夜禮的復活宣報詞再次迴盪於耳邊,提振基督徒的
信、望、愛三德;教宗在講道中讚賞許多人此時此刻
的愛德見證,堅定眾人對復活主耶穌的信德,重燃有
關新生命的望德。
以下是二零二零年,耶穌復活前夕守夜禮,教宗方濟
各的彌撒講道全文:
「安息日既過」(瑪廿八 1)婦女們前去墳墓那裡;
這個神聖守夜禮的福音就這麼從「安息日」展開。
它是逾越節三日慶典中我們最常忽略的一天;因為,
我們總是迫不急待地從聖周五的十字架奔向復活主日
的「阿肋路亞」。
今年,我們比以往更加察覺到聖周六、一個寂靜無聲
的日子;我們察覺到,那天,婦女們的情感能反映出
我們自己。
她們跟我們一樣,親眼目睹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悲慘
磨難,看見死亡,並且心如槁木。
伴隨著痛苦而來的是恐懼;她們也會落個跟師傅同樣
的下場嗎?
然後,是對未來的恐懼,一切都得重新建設。
受傷的記憶、窒息的希望,對她們來說,那是最黑暗
的時刻;對我們也是如此。
然而,在這種處境中,婦女們並非毫無作為;她們既
沒有屈服於埋怨痛哭的黑暗勢力,也沒有沉浸在悲觀
中不能自己,更沒有逃離現實。
安息日那天,她們做了一件簡單又特殊的事:在家裡
,為耶穌的遺體準備香料。
她們沒有棄絕愛;在心靈的黑暗中,她們燃起慈悲。
聖母瑪利亞在安息日那一天、也就是後來敬禮她的日
子裡,她祈禱、盼望著,在痛苦的挑戰中信賴
上主。
在那安息日的黑暗裡、在「一周的第一日,天快亮時
」、在那將要改變歷史的一天,這些毫不知情的婦女
在做準備。
耶穌宛如撒在地裡的種子,即將讓新生命的苗芽在世
界上成長茁壯;婦女們懷著愛在祈禱,促使希望開花
綻放。
在我們當下的悲痛日子裡,多少人曾經、並正在實踐
那些婦女的作為,藉著關懷、憐愛和祈禱的小小舉動
撒播希望的苗芽!
破曉時分,婦女們前往墳墓;天使在那裡告訴她們:
「妳們不要害怕!祂不在這裡;祂復活了」(參閱:
瑪廿八5~6)。
在墓穴前,她們聽見生命的話語……。
隨後,她們遇見耶穌、希望的緣由、宣講的明證,祂
對她們說:「不要害怕!」(瑪廿八10)
「你們不要恐懼、不要害怕」,這就是「希望的宣講
」;今天,對我們也是如此,就在今天,在我們當前
的黑夜裡, 天主不斷對我們說這些話。
今晚,我們獲得一個無法剝奪的基本權利,即:希望
的權利,它是新的希望、活的希望,源自於 天主。
它不是單純的樂觀主義、不是在特定處境中拍拍肩膀
或鼓勵一下,一笑而過。
不,它是天賜的恩典,我們無法憑一己之力取得。
「一切都會好轉」,這幾周,我們堅毅地說這句話,
緊緊抓著我們人性的美,由衷說出激勵人心的話。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恐懼的增長,再怎麼勇敢的
希望都會消逝。
耶穌的希望截然不同,它在心中注入一股確信,堅信
天主能使一切好轉;因為祂甚至能使生命從墓穴走出
來。
墓穴這個地方,人一旦進去,就不再出來。
但是,耶穌卻為我們走了出來、為我們復活了,祂把
生命帶到死亡之地,在石頭封過的地方展開新的歷史。
祂既然推開了墳墓入口的石塊,就能挪開堵塞心靈的
石頭;為此,我們不可以認命屈服、不可以拿石塊來
壓抑希望。
我們能夠、且應該盼望;因為,天主是忠信的。
祂從不讓我們孤獨無助,卻時時眷顧我們,親臨在我
們的每個境遇、傷痛、焦慮和死亡中。
祂的光芒照亮墳墓的黑暗;今天,祂要抵達生命中最
黑暗的角落。
弟兄、姊妹,即使你早已在心中埋葬了希望,也不要
投降; 天主更為強大,黑暗和死亡沒有最終的話語
權;放心,有 天主在,一切都不會喪失!
放心;這是在《福音》中耶穌經常說的詞。
有一次,其他人用了這個詞,告訴一名有需要的人說
:「放心!起來!耶穌叫你呢!」(參閱:谷十49)
是復活主耶穌扶起我們這些有需要的人;你若是在旅
途中軟弱又脆弱、你如果失足跌倒,不要害怕,
天主必會對你伸出援手,告訴你:「放心!」
或許,你會像阿邦迪奧神父一樣說:「放心的勇氣是
人給不了的」(參閱:《約婚夫婦》第廿五章)。
你無法給,卻能領受,視之為一份恩典;只要在祈禱
中敞開心扉,稍微挪開那塊堵住心門的石頭,讓耶穌
的光芒透進來。
只要邀請祂說:「耶穌,請進入我的恐懼中,求禰也
對我說:放心!」
因著禰、 上主,我們就算遭受磨難,也不會心神不
寧;我們心中無論藏著什麼悲傷,我們都會感到必須
盼望,因為,藉著禰,十字架化為復活。
因為,在黑夜裡,禰與我們同在;禰是種種不確定性
中的確信、悄無聲息中的聖言,任何事都不能奪走禰
對我們的愛。
這是逾越奧蹟的宣講、希望的宣講,它蘊含著第二部
份,也就是「派遣」。
耶穌說:「妳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
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瑪廿八10)。
天使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里肋亞去」(瑪廿八7)
上主先我們而行,祂總是先我們而行;得知祂走在我
們前面,體嘗過我們的生命和死亡,是多麼美妙的一
件事。
祂這麼做,是為了先我們一步抵達加里肋亞;那裡對
祂和祂的門徒來說,是個回顧日常生活、家庭和工作
的地方,耶穌渴望我們把希望帶到那裡去,帶到每天
的生活中。
對門徒們來說,加里肋亞也是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尤
其是關於初次蒙召叫的記憶;回到加里肋亞,意味著
想起自己蒙 天主所愛、所召叫。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加里肋亞,我們需要再次踏上
旅途,牢記愛的白白召叫在我的加里肋亞那裡令我們
得到生命、重獲新生。
這始終是重新出發的起點,特別是在危機中、在磨難
時刻、在我的加里肋亞的回憶裡。
此外,加里肋亞也是偏遠地區,遠離耶路撒冷。
它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距離遙遠,在神聖性方面,加里
肋亞也遠遠不及聖城。
它是個各民族雜居的區域,百姓的宗教信仰各不相同
,它是「外方人的加里肋亞」(參閱:瑪四15)。
耶穌派遣門徒到那裡,從那裡重新出發;這對我們有
什麼意義?
意義在於希望的宣講並不侷限在我們的神聖空間裡,
卻要帶給所有的人;因為,人人需要受到鼓舞,要是
連我們這些親手摸過「生命的聖言」的人都不做這件
事(壹若一 1),那麼還有誰會做這件事?
做一位安慰他人、替人分擔壓力、鼓舞人心的基督徒
是多麼地美好;這樣就成了在死亡時期宣講生命的人!
在每個加里肋亞、在我們所屬並屬於我們的世人居住
的地方,由於人人互為弟兄、姊妹,我們要帶去生命
的讚歌!
讓我們終結死亡的呼號,停止戰爭!願武器的生產和
交易得以終止;因為我們需要的是糧食,不是槍枝。
願墮胎不再發生,如此的行徑殺害無辜的生命。
願擁有財物的人打開心胸,幫助生活必需品短缺的人
不再兩手空空。
最後,「婦女們抱住耶穌的腳」(瑪廿八 9);那雙
千里迢迢來與我們相會,甚至步入又走出墳墓的腳;
她們擁抱的腳踐踏了死亡,開闢了希望的道路。
復活主耶穌,我們這些尋找希望的朝聖者,今天緊抓
著禰不放;我們轉身背向死亡,向禰敞開心門,因為
,禰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