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顯容
甲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林思川神父
【福音:瑪十七 1~9】
六天以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
兄弟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
他們面前變了容貌:祂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
、祂的衣服潔白如光。
忽然,梅瑟和厄里亞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
耶穌談論。
伯多祿就開口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
裏真好!祢若願意,我就在這裏張搭三個帳
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
」。
他還在說話的時候,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
敝了他們,並且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
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祂!」
門徒聽了,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
耶穌遂前來、撫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
怕!」
他們舉目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獨
自一人。
他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說:
「非等人子由死者中復活,你們不要將所見
的告訴任何人」。
【經文脈絡】
瑪竇福音由第十六章21節開始進入第二部份
:「從那時起,耶穌就開始向門徒說明:祂
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
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且被殺害;但是,第
三天,要復活」。
這節「耶穌首次預言受難和復活」的經文,
標示出耶穌生命的重大轉捩點,也支配所有
在此之後的福音經文。
在耶穌首次預言受難和復活之後,瑪竇接著
敘述耶穌教導揹十字架的必要性及「耶穌顯
容」的事件,也就是這個主日的福音內容。
【影射舊約經文】
福音一開始提到「六天以後」,然而,這個
「資訊」並不是要明確地指出「耶穌顯容」
事件發生的時間,是具有一個象徵性的意義。
瑪竇福音最初的寫作對象大多是熟習聖經的
猶太基督徒,他們能由這樣的經文立刻聯想
到舊約中 天主與梅瑟立約的記載:「
上主的榮耀停在西乃山上,雲彩遮蓋著山共
六天之久……」;在這段立約的經文脈絡中
,還提到亞郎、納達布、阿彼胡和以色列七
十位長老陪伴著梅瑟:「他們雖看見了
天主……還能吃能喝」(參閱:出二四12~
18)。
【一個顯現的敘述】
天主曾在一座高山上顯現給梅瑟和他的同伴
,這是猶太人引以為傲的傳統;福音作者運
用讀者們共同的知識,將舊約「 天主顯現
」(Theo-phany)的故事轉換成更新、更
高層次的「基督(在門徒面前)顯現」(
Christo-phany)的敘述。
出谷紀中, 天主顯現的故事是瑪竇福音這
段敘述的基本背景,作者將其應用在耶穌和
三位同伴身上時已超越了舊約的情景,成為
非常「基督化」的敘述:在世上的、人性的
耶穌以 天主性的光華顯現,耶穌不僅衣服
潔白如光(比較:馬爾谷的敘述),而且,
祂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
【梅瑟和厄里亞】
接著,福音敘述梅瑟和厄里亞也顯現給他們
;猶太信仰根據聖經的記載,發展出厄里亞
和梅瑟並未死亡、是被提升天的傳說(參閱
:列下二11;申三四 7),這大概是他們能
夠「由天上顯現」的原因。
經文提到梅瑟和厄里亞「正在同耶穌談論」
,卻未說明談論的內容,這談話的內容應該
不是敘述的重點;因此,不宜借用路加福音
經文來強加解釋。
他們二人在此出現,其作用應該是代表天上
光華的分享者和見證者。
【伯鐸的反應】
「伯鐸的反應」表達經驗到「 天主臨在的
神聖性」,他期望保存現在所經驗的一切,
也願意支搭「帳棚」;這個願望一方面使人
聯想到猶太的「帳棚節」,這個重大的節日
預示末世性默西亞來臨的氣氛(參閱:匝十
四16);然而,另一方面也使人聯想到「永
遠的帳幕」(路十六 9)或者「天上的住處
」(若十四 2),這些都是在猶太傳統中廣
為流傳的觀點。
【雲彩、 天主臨在的標記】
整段敘述出現許多表達 天主確實臨在的因
素,首先是「光耀的雲彩」:雲彩不僅是以
色列人民在曠野流徙時的引導(出十三21~
22)和保護(出十四19~20),並也曾遮蓋
西乃山(出二四15);因此,「雲彩遮蔽了
他們」,也同樣是影射以色列人的祖先們在
西乃山上所經歷過的 天主救援性的臨在(
參閱:路一35)。
【雲中的聲音】
「雲中的聲音」就是「 天主的聲音」,同
樣表達 天主的顯現,內容則是勸勉在場的
三位門徒:「你們要聽從祂!」
這裡影射梅瑟在臨終前對以色列子民的宣告
:「 上主、你的 天主,要由你中間、由
你兄弟中,為你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
你們應聽信祂」(申十八15)。
這位容貌改變的耶穌就是「 天主的愛子」
(參閱:瑪三17),是 上主由他們(門徒
們)的兄弟中興起的宣講者(申十八18)。
所以,這個來自雲中的聲音其實是對整個事
件的詮釋,說明耶穌是 天主啟示的宣講者。
把這段經文放在較大的福音脈絡下來看,便
能更清楚地明白,門徒們必須聆聽「苦難預
告」(瑪十六21),並透過「耶穌顯容」和
「 天主顯現」的經驗,得到勇氣接受這個
苦難預告。
【面對 神的反應】
由於聽到天上聲音,三位門徒就俯伏在地,
非常害怕。
「害怕」,是面對 神的顯現最普遍的反應
;「俯伏在地與聆聽」則表達對 神的服從
和朝拜(參閱:瑪二11,四 9)。
【復活事件是一切的關鍵】
由於看見耶穌改變容貌、顯示威嚴,門徒們
正驚駭時,耶穌卻又以平常普通的面貌接近
他們,並溫柔地撫摸他們,除去他們的恐懼。
由於天上的顯現已經過去,梅瑟和厄里亞也
已消失,耶穌已變回此世的、他們所熟悉的
面貌,門徒們才敢再次注視祂。
當他們下山時,耶穌命令他們「非等人子由
死者中復活,你們不要將所見的告訴任何人
」;這句話說明,只有在那個時候,人們才
會明白「耶穌顯容(顯現)」的意義,同時
也說明這是一個和「苦難預告」(瑪十六21
)緊密相連的事件。
【綜合反省】
這段「耶穌顯容」的敘述充滿了猶太文學中
的「默示(天啟)文學」,以及舊約中有關
「 天主顯現」報導的特徵(例如:山上、
另一個面容、來自於天上的角色、雲彩及
天主的聲音);經文沒有提供任何具體資訊
(連那座山的名字也沒有記載),門徒們也
沒有聽見耶穌和梅瑟、厄里亞談話的內容。
因此,整段敘述應該是一個 神的顯現故事
,目的在於說明耶穌是誰,並使讀者明白,
天主子的光榮必須在苦難中才能被正確地瞭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