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彌撒,
他勉勵信友,在四旬期,定睛仰望十字苦架上的耶穌,
以祈禱、施捨和禁食恢復我們與 天主、與近人與自己
的關係。
在四旬期,要重新發現我們受造是為了永遠熾熱的火焰
,而非立即熄滅的煙灰;是為了 天主,而非塵世;是
為了天國的永恆,而非世間的欺騙;是為了擁有
天主兒女的自由,而非成為凡俗事物的奴隸」;三月六
日、聖灰瞻禮日,教宗方濟各主持彌撒時如此表示。
當天下午約四點,教宗在聖安瑟爾默大殿帶領眾人祈禱
片刻,然後進行懺悔遊行,徒步朝聖到聖女薩比娜大殿
,在那裡主持聖灰禮儀彌撒。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記載, 上主要求祂的子民「在
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參閱:岳二12~18)
教宗指出,我們總是沒有目標地快速行走;然 而,振聾
發聵的號角聲敦促我們放慢生活節奏,回歸本質。當
上主沉痛地對子民說:「你們應全心歸向我」(12節)
;我們明白,「塵世旅途的目標就是 上主」。
為了返回正途,在頭上施放聖灰是個重要的記號;它提
醒我們反思,自己每天究竟是為什麼操心奔波?
教宗表明,「塵世的事物必將消逝,猶如灰土隨風飄散
;今日盛行的『外貌文化』引誘人們為稍縱即逝的事物
而活,這是莫大的欺騙;因為,它有如熊熊烈火,一旦
,燒完,就只剩下灰燼」。
然而,福音提出了「不會消逝」的三項事物,分別是:
施捨、祈禱和禁食(參閱:瑪六1~6,16~18)。
祈禱,恢復我們與 天主的關係。
愛德,恢復我們與近人的關係。
禁食,是與自己的關係。
教宗說:四旬期,邀請我們注視:在祈禱中仰望高天,
走出庸俗、橫向的生活,不再只顧自己卻忘記 天主。
再者,是以愛德轉向他人,擺脫累積財物的虛榮心。
最後,是邀請我們以禁食自我反省,放下對凡俗事物的
依戀,免得世俗化造成心靈麻木。
誠如耶穌所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瑪六21);教宗將我們的心靈比擬為「磁鐵」,必
須依附著某樣事物。
心靈依附的物件如果是凡俗事物,早晚會變成這些東西
的奴隸;但是,它依附的物件若是永不消逝的那位,「
我們就會找到自己,重獲自由」。
為此,在四旬期的旅途中,我們應當定睛仰望十字苦架
上的耶穌。
教宗強調,十字苦架上的耶穌是生命的指南針,將我們
導向天國。
由於帶著龐大的重擔,我們將無法向前邁進;教宗鼓勵
我們放下種種負擔,諸如 : 消費主義、自我中心、貪得
無厭、鐵石心腸等。
最後,教宗總結道:「十字苦架上的耶穌充滿愛火,祂
召叫我們與祂共度熱情如火的生活,不在塵世的灰燼裡
消失無蹤;這生活燃燒愛德,絕不在平庸中熄滅」。
四旬期始於聖灰禮儀,卻帶我們通往逾越節守夜的火焰
,使我們在聖墓中發現耶穌的肉身並未化成灰燼,而是
光榮地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