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耶穌像出遊雜感
每年四旬期一開始,澳門總有「苦難善耶穌」( 葡萄牙語
Bom Jesus dos Passos ),又稱「大耶穌」 聖像出遊
;今年,母親的背部痛得很, 我陪她針炙,未能全程參
加,只是在末段(聖老楞佐堂至聖奧思定堂)才趕上。
當我去到聖老楞佐堂時,苦難耶穌像已越過聖堂走在前面
,龐大的隊伍跟在後面;先是主教、神父等神職人員、協
助攙扶聖像的工作人員、旗幟手、輔祭等人;之後,是員
警音樂隊,緊隨的是虔敬的教友,兩旁還有不少維持秩序
的員警、放下生意在一旁的老闆店員、還有看熱鬧的遊客
、愛拍照的龍友等。
我站在聖堂的樓梯上觀看,望向通往西灣的卑弟巷,密密
麻麻的人潮,看不到龍尾,耳邊傳來的是員警的音樂、與
信友整齊一致的頌禱聲,沒有叫喧、沒有嘈吵雜聲,整個
氣氛是莊嚴、神聖的;因為,一位義人為我們揹起了十字
架!
我擠身在遊行隊伍裡面;那個人的背影讓我目不轉睛,腦
袋裏問題不斷浮現:
禰的十字架有多重?
禰的傷有多痛?
禰現在是怎樣的心情?
思緒一下湧向二千多年前;假若,我是當年的民眾,我會
用什麼態度面對?
會跑上前、幫一把?
會為祂抹淚、抹傷?
還是會躡手躡腳地跟在後面,不敢吭聲?
遠遠躲在一旁偷看嗎?
抑或,像很多人一樣,不分青紅皂白地附和,高喊:釘祂
在十字架上!
隊伍緩慢地往前行,期間有停留不動,教友以外文呼喊著
,我並不清楚說的是什麼;後來,查看資料,才得知是在
整條遊行路線設的第六處,穿著白衣、扮演聖婦韋洛尼加
的少女以拉丁語高聲向著群眾頌唱哀歌一段:「你們所有
路過的人啊,請細心觀看,有誰的痛苦像我所受的一樣」
( 哀歌一 12 ) 。
同時,她向路人展示手拿印有耶穌面容的白巾;所有參加
遊行的教友均以拉丁語回應唱出:「 Parce Domine,
parce populo tuo, ne in aeternum irascaris nobis 」意即
「 上主,請寬恕祢的百姓,不要永遠惱恨我們」。
接著,由帶領祈禱的司鐸誦唸禱文;教友則以葡語答唱:
「 Senhor Deus,misericordia 」 意即「主、 天主,求
禰憐恕」。
整齊的禱聲不斷地廻盪著,直達天際,只為我們每天大大
小小的罪過懺悔,無論是思想的、行為的:「我所願意的
善,我不去行;我不願意的惡,我卻去做」。
我們魚貫進入聖奧思定堂裡,隨著司鐸的葡文講道、祈禱
,在整個禮儀結束後,所有教友均可上前親吻「大耶穌」
及走向平時不能接近的祭壇後方,那裡有十字架上的耶穌
、下方的瑪利亞、若望及婦女。
近距離看見這些巨大的聖像,實在震憾;「大耶穌」神情
嚴肅,腳上的傷痕已乾涸;十字架上的祂,雙目向下望,
面容是安詳的;十字架下方的他們,哀傷得不能言語,大
概已被淘空!
禰無罪,卻勇敢地接受審判、忍受所有加諸身體、心靈的
痛苦,揹著刑具走了長長的一段路,面對無禮辱罵、嘲笑
的群眾,不哼一聲,只為贖我們的罪過;甚至為我們請求
主的寛恕。
禰身上的釘痕,不也是我們無情地一下一下地釘入的嗎?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 但是,
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 這證明了
天主怎樣愛我們。
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四旬期的禁食、悔改、克己、補贖,是一個口號嗎?
我們又能回報什麼? 撰文:小魚兒,澳門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