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教宗方濟各主持世界窮人日彌撒。
十一月十七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
主持彌撒,將第三屆世界窮人日推向高峰。
教宗提醒眾人,窮人是教會的寶藏、 天主鍾愛的
對象和天國的守門人,他呼籲聆聽窮人求救的呼聲
,視之為召叫我們走出自我的呼喚。
當天應邀參加主的宴席的弱勢人群來自世界各地,
揹負著各自曲折的人生經歷。
當天禮儀的福音路廿一 5~19記載,耶穌預示聖城
的毀滅;教宗由此出發,邀請信友們關注重要事物
,並問道:「在一個愈加缺乏確信的世界裡,
上主為什麼要讓確信之事崩毀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真正確定永垂不朽的
一切。
人世間的國度和事件遲早總會過去,不論是戰爭、
地震、或是其它重大事件;但是,唯有
天主和我們的近人將永遠長存,「他們比世上任何
消息來得重要」。
為此,教宗警惕眾人當心兩種誘惑:一是倉促匆忙
、二是自我中心。
教宗首先解釋道:「對耶穌來說,不可跟隨那些嚷
嚷著『時期近了』的人。
換言之,不可跟隨那些散播警訊,助長對他人、對
未來恐懼的人;因為恐懼會使心靈和理智癱瘓」。
類似的誘惑包括:急於立刻知道一切、好奇難耐、
聳動新聞以及憤怒嘶吼等等。
教宗指出,「這種倉促匆忙並不來自 天主」。
當喧鬧俗務吸引我們的目光時,我們就不再騰出時
間給 天主和鄰近的弟兄、姊妹;對此,
天主賜給我們一劑解藥,即堅忍;堅忍的恩典能夠
保全其它所有恩典。
教宗表示,在急躁匆忙的世界裡,「落後者令人厭
煩」;多少老人、胎兒、殘疾人和窮人被視為無用
之人。
人們匆促行事,毫不在乎貧富差距加劇,少數人的
貪婪助長了許多人的貧困;教宗籲請眾人擇善固執
,堅守重要之事。
第二種誘惑是自我中心、以自我為準則及尋求優越
感;教宗告誡道,基督徒並非自我的追隨者,不可
任性妄為,卻要聽從愛的呼喚; 上主說:「將有
許多人假冒我的名字來說:我就是默西亞………;
你們切不可跟隨他們」(參閱:路廿一 8)。
為此,教宗闡明,『基督徒』或『 天主教徒』的
標籤,不足以使人屬於耶穌;我們需要講耶穌的語
言、愛的語言;成天把『我』掛在嘴邊的人,說不
了耶穌的語言。
有時候,甚至,是在行善的時候,是以自我為尊的
偽善在做祟:我行善,是為了獲得優越感;我付出
,是為了得到賞報;我提供協助,是為了與那一位
重要人物建立友誼。
相反的, 天主的語言激發「不虛偽的愛」(參閱
:羅十二 9),就是「不求回報的付出、不求賞報
的服務」。
窮人之所以是 天主眼中的珍寶,就是因為他們不
以自我為尊;窮人往往需要他人的支援,而且窮人
提醒我們,活出福音的方法是向 天主乞求。
為此,教宗籲請眾人聆聽窮人求救的呼聲,視之為
召叫我們走出自我的呼喚,以 天主愛的目光接納
他們。
倘若,窮人在我們心中佔有一席之地,如同他們在
天主心中的位置一樣,那該有多好!
與窮人同在、為窮人服務,我們在其中學會耶穌的
感受,理解那些事物將會永存,那些事物將會消逝。
教宗強調,愛,是永不消逝的;因為, 天主是愛
(若壹四 8)。
尋求愛的窮人將我們直接帶到 天主那裡;因此,
最後,教宗總結道:「窮人有助於我們進入天國;
為此, 天主子民的信仰意識將窮人視為天國的守
門人,他們此刻已經是我們的寶藏、教會的寶藏。
事實上,他們向我們揭露了那絕不過時的珍寶、那
連結天地的珍寶、那真正值得為它而活的珍寶、就
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