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三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
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教宗方濟各繼續以《宗
徒大事錄》十八章為主題,省思了保祿宗徒在格林
多受到的款待。
教宗推崇《宗徒大事錄》記載的猶太人夫妻阿桂拉
和普黎史拉為今日基督徒夫妻和平信徒的典範。
保祿在傳福音的行程中從雅典來到格林多城,受到
阿桂拉和他的妻子普黎史拉的款待;這一對猶太人
夫妻因喀勞狄皇帝的命令被迫離開羅馬,在這裡住
下。
教宗藉此表示:猶太民族在歷史上受了很大的苦難
,我們在上個世紀看到他們遭受的許多暴行,衆人
都認為這樣的事已經結束;但是,今天,迫害猶太
人的惡習又在各處捲土重來。
談到當天的主題,這對猶太夫妻阿桂拉和普黎史拉
在格林多服事新生的基督徒團體,教宗稱他們是致
力於福傳使命的許多基督徒的圖像。
事實上,他們的住家首先是實踐基督徒款待藝術的
場所,他們憑著完全信賴 天主的心,慷慨地為外
鄉人騰出空間。
這對夫妻的敏覺促使他們為實踐基督徒款待的藝術
能捨棄自我,敞開自己的家門,接待保祿宗徒。
這樣一來,他們不僅是款待福傳者,也接納了他的
宣講,即基督的福音是為使一切有信仰者獲得救恩
的 天主德能(參:羅一16)。
從那時起,他們的住家便充滿了生活聖言的馨香,
人的心靈因此而富有生氣。
阿桂拉和普黎史拉與保祿慷慨分享的不僅是物質空
間,他們也同保祿一樣是以製造帳幕為業的;保祿
把這項辛勤操作視為基督信仰見證的絕佳機會,也
是維持自己生計、不加重別人負擔的正當途徑。
就這樣,這對夫妻的住家也成了教會之家、聆聽
天主聖言和舉行感恩祭的場所,向主內的弟兄姐妹
們敞開大門。
教宗隨即表明:今天,在一些沒有宗教自由和基督
徒沒有自由的國家,基督徒也聚集在一個房舍,在
暗地裡祈禱和舉行感恩祭;今天也有這樣的房舍、
這樣的家庭,它們成了感恩聖事的殿宇。
在《宗徒大事錄》的記載中,這一對夫妻永遠留在
保祿的心中;事實上,他們隨同保祿離開格林多城
,先是去了厄弗所,然後來到羅馬,他們的住家繼
續成為要理講授的場所。
保祿稱他們為基督耶穌內的助手,感謝他們為了救
自己而冒著生命的危險(參:羅十六 4)。
教宗說,今天,也有許多家庭在受迫害時期收留受
迫害者,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最後,教宗希望所有基督徒夫妻和平信徒都以阿桂
拉和普黎史拉為典範;你們平信徒因著聖洗聖事應
成為負起責任的人,將信仰向前推進。
這已是許多家庭的承諾,也是這些夫妻、這些基督
徒團體和平信徒的承諾,他們為促進信德的成長,
貢獻了『沃土』(本篤十六世2007年2月7日要理
講授)。
我們要祈求 天父,讓夫妻成為祂的真實和活雕像
(《愛的喜樂》勸諭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