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
活動,在要理講授中,教宗方濟各繼續以感恩聖事為
主題,解釋聖道禮儀中的《信經》和信友禱詞。
在時斷時續的陰雨下,一萬多位信友聆聽了教宗講話
;一個病人團體也在保祿六世大廳透過螢幕參加了這
項活動。
教宗首先説明,透過彌撒講道、聆聽 天主聖言,是
天主子民靈性上的權利;若執事、司鐸或主教沒有熱
心恭讀和宣講 天主聖言,就虧待了信友的這項權利
;因為, 天主聖言敲開人的心門,改變人的心靈。
因此,主祭應認真宣讀 天主聖言,並在彌撒講道後
,保留片刻靜默時間。
彌撒講道之後,片刻靜默時間能幫助每個人把所接收
的種子在心靈內逐步消化,好決意順從聖神所啟發的
一切。
彌撒講道之後需要靜默;此時,每個人必需認真反省
,思索方才聽到的講道。
在這靜默之後,我們便誦念《信經》,藉著教會的信
德宣示做出個人的信仰回應。
教宗解釋道,誦讀《信經》,就是把感恩聖祭與我們
的聖洗聖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參禮的會眾在感恩禮
中慶祝此偉大的信德奧蹟之前,先予以重溫並宣認(
《羅馬彌撒經書總論》67號)。
在『公禱』或稱『信友禱詞』中,會眾對那以信德接
受了的 天主聖言做出回應,為教會和世界的需要同
聲祈禱(《羅馬彌撒經書總論》69~71)。
梵二大公會議的神長們願意恢復這祈禱,以便使民眾
參加為聖教會、為國家的長官、為處於各種困難者、
為整個人類及全世界的得救祈禱(《禮儀憲章》53號
)。
教宗於是邀請眾人牢記耶穌對我們的教導:你們如果
住在我內,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
麽,求吧!必給你們成就(若十五 7)。
教宗說:可是,我們不信這話;因為,我們是小信德
的人。
若我們的信德像芥子那麽大,我們就會求得一切;你
們求什麽,必給你們成就(參閲:若十五 7)。
公禱,是誦念《信經》後在彌撒中懇求 上主的時刻
,為我們的所需和希望祈求 上主。
上主必給你們成就,祂會以各種方式必給你們成就;
耶穌對一位附魔兒童的父親說:『為信的人,一切都
是可能的!』
那個人回答說:『主,我信!請禰補助我的無信吧!』
(谷九23~24)
最後,教宗表示,我們也能說:主,我信!請禰補助
我的無信吧!
在祈禱意向中也應有教會團體和世界具體所需的聲音
,避免使用既定和缺乏遠見的禱詞; 上主關懷自己
所有的子女,因此,聖道禮儀結束時的公眾祈禱邀請
我們以祂的目光對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