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追憶宋宏斌神父的福傳剪紙藝術

 

 

  圖: 宋宏斌神父的中式  天主教剪紙藝術作品:

 

《十字架上的耶穌》。

 

說起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部份人都不陌生;它有著悠久

的歷史文化背景,由民間淳樸的農民們創造,用於裝點生

活或配合民俗活動,是交融於百姓生活的重要藝術形式,

它常常被用在慶祝中國的傳統節日中。

過節的時候,老師和孩子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

窗花,不僅能夠烘托節日氣氛的喜慶,也帶來了趣味性、

藝術性、美的感受,美化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

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如今,這種民間傳統手藝已經被逐

漸淡化;但是,在大部份人的心中,這種美麗的民間藝術

之花仍像飄落在鄉野的花朵一樣,為世人所知、所念。

宋宏斌神父,聖名若瑟,是一位熱愛剪紙、通過剪紙藝術

傳遞信仰的可愛牧羊人,也是開創中國福傳剪紙藝術的優

秀藝術家。

一九七一年七月七日,他生於陝西省周至縣樓觀鎮東會村

的教友家庭;一九八九年,入渭南教區小修院學習;一九

九零年,轉入上海佘山修道院就讀;一九九七年十月,被

祝聖為    天主教司鐸;之後,在陝北定邊縣、佳縣、靖邊

縣等地傳教。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因心臟病突發,病逝於靖邊縣

柳桂灣    天主堂,結束了僅僅卅六歲的短暫生命。

宋神父知識淵博,才華橫溢,不僅文筆好,常在中國

天主教的各大期刊上發表文章,還擅長中國傳統的剪紙藝

術,著有《追尋剪紙藝術的足跡》、《剪紙與字畫福傳》

(合著)、《看,這個人》、《七件聖事》、《分享集》

等書籍。

他的剪紙藝術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和特殊地位,生前

,他創作了剪紙作品一千七百餘幅,深受教內外人士喜愛

,部份作品被國內外愛好者收藏,許多作品被教會報刊採

用。

一九九七年五月,在上海佘山修院,他舉辦了個人剪紙藝

術展;二零零七年元月,《憂傷的面容》等作品入選「愛

德第四屆中國基督教藝術展」。

閱讀宋神父的書籍,從中可以瞭解到關於他創作福傳剪紙

的淵源。他的母親非常心靈、手巧,十分擅長剪紙藝術,

從他記事起,逢年過節前夕,母親都會應街坊四鄰的央求

,剪一些飛禽走獸、花草樹木、幸福安樂與吉祥如意的圖

案裝飾自家的房舍。

那時候的宋神父雖然年紀尚小,卻唯獨對母親的剪紙藝術

饒有興致,常常擺弄著剪刀和五顏六色的紙頭,有模有樣

地學著剪一些花樣和圖案。

他的文章中,字句之間常流露著對母親的思念和孝愛:「

母親教導我學剪紙和學別的東西一樣,不能心急,要有耐

心,一步一步地學,一直堅持下去,就會掌握剪紙的技巧

」。多年來,他始終遵循著母親的教導,在原有的基礎上

,繼續拜師做學徒,辛苦鍛煉技法;憑藉著自己對剪紙的

深厚熱情和對    天主的堅定信仰的創作靈感,創作了多幅

精細秀麗的福傳剪紙作品,在教會生活中廣為流傳。

將中國民間剪紙工藝與教會福傳結合在一起,進行突破性

的大膽創作,在    天主教的藝術作品中並不多見;處於多

元化社會的今天,需要多元化的福傳方式,才能夠被更多

的人接受。

無論是宣講、寫作、繪畫,還是像宋神父這樣的手工藝品

,都是為展現主賜神恩、傳遞主愛,都是在做救恩的事情

。通過宋神父的作品,可以感受他的慧心、巧思與深厚的

靈修精神。

他的作品多以耶穌、聖母、聖徒、聖女等聖像為主,也常

以聖經故事為主題進行創作,比如佳作《馬槽裏的耶穌》

、《逃亡埃及》、《最後的晚餐》等,風格獨特,新穎別

致,可以說是「剪中有畫,其味無窮」。

《善導之母》,是一幅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基督信仰的

聖母圖,既與眾不同,又生動美觀;聖母頭戴薄紗,上身

飄幡為衣,下身重裙內外長短,面容慈祥、平和,雙手合

十,腳踩蓮花。

蓮花,在中國,意為出淤泥而不染,是聖潔的象徵。

聖母身處水波之中,緩緩而來,姿態嫻雅、端莊,形態與

中國古代觀世音菩薩的形象非常相像。巧妙地融入了濃厚

的中國佛教和民間藝術元素,創作的卻是一幅中國式聖母

瑪利亞的形象。

一組描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作品,名為《十字架上的

耶穌》,共由五幅畫面組成,每幅圖案各選取一個不同視

角和不同表現風格創作,獨出心裁,別具特色,深入表達

了耶穌受難時的痛苦。

《十字架上的耶穌(三)》是其中一幅最耐人尋味的作品

,畫面選擇以遠視角進行刻畫,耶穌正被釘在荒蕪之地的

十字架上,頭低垂著,身體蜷縮,顯然已經體力耗盡,祂

經受了極殘酷、恐怖的刑罰,肉身的痛苦折磨著祂,黑暗

開始籠罩大地,氣氛悲涼,死亡的痛苦正在一步步靠近祂

。作品巧妙運用剪紙陰陽、明暗的藝術佈局效果,耶穌主

體和周圍黑暗的環境是暗色,中間空隙部分是亮色,像是

正在處於死亡邊緣、遠處黃昏投來的最後一抹光亮,淒涼

、孤獨無助,生動顯現耶穌受難時的情景;看後,彷彿深

陷其中,不禁令人黯然神傷。

與《十字架的耶穌(三)》不同的是,作品《十字架上的

耶穌(四)》則將觀眾的視角拉近,重要刻畫耶穌被釘在

十字架上時苦難的形態與神態。

耶穌揹起十字架,獨走苦路到達了髑髏之地後,已經遍體

鱗傷,祂頭戴茨冠,衣服被撕得粉碎,身體與臉部滿是傷

口與血水。

令人觸動最深的是,這裡特別刻畫耶穌的眼神,那是一雙

流露著顧念、孤獨、痛苦、又充滿堅定情感的眼睛。

祂被釘在十字架上,「路過的人都侮辱祂,搖著頭說:『

哇!祢這拆毀聖殿,三天內,要重建起來的,祢從十字架

上下來,救祢自己罷!』

同樣,司祭長與經師也譏笑祂,彼此說:『祂救了別人,

卻救不了自己!默西亞、以色列的君王!現在,從十字架

上下來罷,叫我們看了好相信!』」(谷十五 29 ~ 32

耶穌左邊垂死的犯人臨死前說:「祢不是默西亞嗎?救救

祢自己和我們罷!」(路 二十三39

與耶穌被捕時,撇下祂,自己逃跑的門徒們相比,右邊的

兇犯或許更多了些信心與希望,面對死亡的來臨,他祈求

救贖。

這是耶穌的極大痛苦;祂知道,如果,祂被釘死,那些因

祂相信    天主的百姓將因此喪失信德,他們的希望將破滅

。即使在這種難以想像的痛苦中,耶穌依然說:「

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路 二十三34 )。

耶穌慈愛的心腸始終在為著救贖人類,以自我的犧牲給予

愛和寬恕。

「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著名文學家郭沫

若生動地評價過剪紙藝術的美。

憑藉一把剪刀、一張紙和自己的巧手靈思,宋神父將人們

帶進了妙趣橫生的剪紙藝術世界。他的作品,結構上千刻

不落,萬剪不斷;線條上優美,富有節奏感又連接自然;

形象上抓住了物象特徵,大膽捨去次要部分,使主體一目

了然,形成氣勢流動,大氣磅礴的優美感。

剪紙藝術也是創作者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正如一個人的

心靈豐富程度決定著世界豐富的美;宋宏斌神父善良、淳

樸的內心世界同樣影響著他的藝術作品。

他的聖母圖、耶穌圖單純質樸、清新自然,不矯揉造作,

不裝腔作勢,真正證實了那句:「樸素與自然,這似乎應

該是美的極致」。

他的作品還顯示這樣一個特色:形式從不以負載過重的內

容,這包括不讓它再現逼肖的現實圖畫,以及不讓它表現

超出其形式所能容納的觀念內容。

作品以簡明展示一種情緒,一剎間的心境,是美的愉快,

使觀者於不覺之間得到一種內在的滿足。

質樸,從來是許多藝術家所努力追求的,宋神父的樸與真

是他的真本色,源於他美好的心靈和對基督信仰、精神境

界的無限追求,促使他鍥而不捨地專研剪紙藝術,為教會

福傳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畢生力量。

時值宋宏斌神父逝世八周年之際,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

、並喜歡他的剪紙作品,更深刻領悟    天主的大愛,堅定

信仰的根基,將福傳事業延續下去。        撰文:張卉

 

arrow
arrow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