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主的僕人

 

 

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彌撒中的福音和讀經一

 

,分別取自聖馬爾谷福音第八章第二十七到三十五節;

 

依撒意亞先知書第五十章第五到九節。

 

本主日的彌撒福音記載,耶穌和祂的門徒的一次談話;

 

這次談話的地點是在巴勒斯坦最北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

 

附近,那裡是外邦人地區。

 

時間是,耶穌在大博爾山上顯聖容前六天,大約是公元

 

二十九年的七月底。

 

至於談話的內容,教會的禮儀忠實地保留了兩種傳說  :

 

一種是、去年,禮儀年曆上甲年,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彌撒福音中誦讀的聖瑪竇福音的記載。

 

另一種是、聖路加福音和本主日彌撒福音中所誦讀的聖

 

馬爾谷福音的記載。

 

聖瑪竇福音記載的傳說,強調聖伯多祿宗徒的信德;據

 

聖瑪竇福音的記載,耶穌稱聖伯多祿為磐石,祂要在聖

 

伯多祿那磐石上建立祂的教會,死亡的勢力不能勝過她

 

。耶穌又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聖伯多祿、向他說  :

 

在地上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你在地上釋放的,

 

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在同年同一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裏,也有一把鑰匙,

 

天主要把它交給希爾克雅的兒子厄里雅金,並且說  :

 

他開了,沒有人能關;他關了,沒有人能開』。

 

聖路加和聖馬爾谷福音的記載,強調耶穌的身分和使命

 

;不錯,耶穌是猶太民族所期待的默西亞,但是,祂不

 

是祂的同胞們想像中耀武揚威的民族英雄;反而是,像

 

依撒意亞先知所描繪的    上主僕人,以受難來執行祂的

 

救世使命。

 

因此,在本主日的彌撒福音中,耶穌向祂的門徒們預言

 

祂的受難,並且要求他們舍棄自我,揹起各自的十字架

 

、來跟隨祂。

 

本主日的彌撒福音上這樣說︰

 

那時候,耶穌和祂的門徒起身,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

 

近的村莊去;在路上,祂問自己的門徒說︰「人們說,

 

誰?」

 

他們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還

 

有些人說,是眾先知中的一位」。

 

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

 

伯多祿回答說︰「祢是默西亞」。

 

耶穌就嚴禁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到祂的身分。

 

耶穌便開始教訓門徒說︰「人子必需受許多苦,被長老

 

、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是,三天以後,

 

必要復活」。

 

耶穌明明說了這話;伯多祿便拉祂到一邊,開始責怪祂

 

。耶穌卻轉過身來,注視著自己的門徒,責斥伯多祿說

 

︰『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

 

天主的旨意,是人的意願』。

 

祂遂召集群眾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誰若願意跟隨我

 

,該棄絕自己,揹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

 

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若為我和福音

 

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是一首有關    上主僕人的詩歌

 

,這首詩歌給予人最深刻的印象是,那    上主僕人對苦

 

難所持的態度。祂不但不逃避人的迫害,反而將背轉給

 

人鞭打、將面頰轉給人拔祂的鬍鬚。

 

詩人更以『扳著臉,像一塊燧石這樣的句子來描述祂

 

受難時的平靜心情。

 

如果,不是    天主在支持祂,有誰能做到這個地步呢 ﹗

 

讀經一上這樣說︰

 

上主    天主開啟了我的耳朵,我沒有反抗,也沒有退避

 

;我將背轉給鞭打我的人、把面頰轉給拔我鬍鬚的人;

 

面對侮辱和唾污,我沒有掩起我的臉;因為,我主

 

上主協助我,因此,我不以為羞恥。

 

所以,我扳著臉,像一塊燧石;我知道,我不會受恥辱

 

;那為我申冤者就在我身邊。

 

誰要控告我,讓我們一起上法庭吧 ﹗

 

誰和我做對,讓他到我這裏來吧 ﹗

 

請看﹗    上主    天主為我辯護,誰能定我的罪呢?

 

在舊約聖經中,    上主僕人可能代表    天主的選民以色

 

列;但是,新約時代的教會很早便把祂視為受難的基督

 

的預像。

 

我們也可以把祂看做基督忠實信徒們的典範,他們為了

 

服從基督,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揹著十字架跟隨基督。

 

本主日彌撒中的答唱詠援引聖詠第一一六  ( 一一四、一

 

一五 )  篇,這篇聖詠作者的祈禱,必定會在他們的心中

 

引起強烈的回響。

 

死亡的繩索纏繞著我、陰府的恐懼籠罩著我、憂苦與煩

 

惱困擾著我;我呼求    上主的聖名,    上主,求祢挽救

 

我的生命。

 

總之,本主日彌撒中的聖道禮儀給予我們一個極寶貴的

 

教訓,基督信徒受難的意義,並不在於消極地戕賊自己

 

的心身,是在於與受難的基督認同,積極地完成祂的救

 

世使命。

 

主內的姐妹、兄弟,我們從事大眾傳播工作的人對聽眾

 

的心裏多少有些認識;一般而論,人都愛聽自己愛聽的

 

事,對他們不愛聽的事,往往聽不進去。

 

對耶穌的講道,宗徒們似乎也持同樣的態度。

 

耶穌曾向他們屢次預言自己的苦難,他們總是聽而不聞

 

,不肯懂得;他們好像與他們同時的猶太同胞,總是憧

 

憬著世俗性的默西亞的形象。

 

載伯德的兩位兒子,也就是聖若望和聖雅各伯宗徒,在

 

耶穌即將受難的前幾天,還天真地讓母親陪著、向耶穌

 

提出『在祂的王國裏,一位坐在右邊、一位坐在左邊』

 

的請求。

 

其他十位聽了,就惱怒他們倆兄弟,充分表示,他們也

 

尚懷著與載伯德兩位兒子一樣的世俗見識。

 

直到耶穌復活之後,宗徒們才霍然貫通,明白了默西亞

 

必需先受苦難,然後,進入祂的光榮的道理。

 

宗徒們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

 

記得,在小時候,日常誦念的早晚課裏,有『聖教廣揚

 

,異端消滅』這句祈求;現在,回想起來,我不禁要問

 

,在這句表面上完全正統的經文後面是否也隱藏著一種

 

世俗性的默西亞主義?

 

無論如何,本主日彌撒禮儀給了我們一個很明白的教訓

 

:基督為拯救我們,必需受難;我們要做基督的忠實信

 

徒,也必需揹著各自的十字架跟隨祂。

 

這是    天主的旨意、    天主所要求的;我們倚賴

 

天主的聖寵,必定做得到。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上主的僕人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