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耶穌到底是誰?

 

依五十 5 ~ 9a;雅二 14 ~ 18;谷八 27 ~ 35

 

 

本主日的禮儀記述了福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

 

耶穌問自己的門徒  : 『人們說,我是誰 ? 』

 

然後,又問門徒們  : 『你們說,我是誰 ? 』

 

在伯多祿做出表白後;祂宣佈了自己的苦難。

 

第一篇讀經為耶穌的這個宣佈做了準備,是依撒意亞先知

 

關於    上主的僕人的一個斷語。

 

第二篇讀經取自雅各伯書信,談信德該在行為中表現出來

 

耶穌度過了祂前半部的公開生活後,來到巴勒斯坦東北部

 

地區的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在這裏,祂問自己的門徒說:

 

『人們說,我是誰?』

 

耶穌的使命職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

 

講話,像祂講話一樣(見若七46);同時,祂也非常良善

 

、並顯示了強大無比的威力,祂接納所有的病人,治癒了

 

他們中的許多人。

 

為此,祂招致了許多人的疑問:這位有如此大的權力、又

 

這麼良善的人物到底是誰呢?

 

對耶穌的第一個問題,門徒們答說:『有人說,祂是復活

 

的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

 

據聖經記載,厄里亞沒有死,他被帶到天上,人們等待他

 

的回來;還有些人說,耶穌是先知中的一位;因此,人們

 

對耶穌的真正身分困惑不解。

 

耶穌又問門徒們第二個問題:『你們說,我是誰呢?』

 

伯多祿受到啟發,回答說:『祢是默西亞』。

 

在聖神的引導下,伯多祿認出耶穌是默西亞、預許下的達

 

味家族的君王,該當是    天主之子的君王。

 

事實上,    天主已經藉納堂先知的口說了:『我要做他的

 

父親,他要做我的兒子』(撒下七14)。

 

耶穌對伯多祿的這一表白,做出的負面反應出乎人的意料

 

;祂一方面接受這個頭銜、一方面卻嚴厲禁止門徒們不要

 

向任何人談及祂、不要向任何人說祂是默西亞。

 

耶穌在顯了增餅奇蹟後獨自退入山中,拒絕做君王,也是

 

出於同一個理由。

 

事實上,猶太子民期待默西亞的方式不為耶穌所喜歡。

 

無可否認,祂知道自己是默西亞;但是,也知道默西亞的

 

命運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

 

人們以為,默西亞是一位凱旋的君王,或更確切地說,是

 

一位煽動起義、以武力奪取政權和解放猶太民族的人物。

 

耶穌無意贊成默西亞的這一形象;所以,禁止門徒們透露

 

祂是默西亞。

 

事到如此,祂遂開始教訓人子必需受許多苦的道理。

 

【人子】,是耶穌常用來指自己的表達,這個稱呼沒有半

 

點兒凱旋者的味道,卻只意味著一位應召去執行一個使命

 

的人,與人們期待的用武力施展威力的默西亞的稱呼毫不

 

相干。

 

耶穌說,人子要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

 

而且,要被殺害;但是,三天以後,必要復活。

 

祂明明說了這話。

 

伯多祿便拉祂到一邊,開始諫責祂。

 

伯多祿不接納耶穌這種受羞辱的命運;他也認為,默西亞

 

是位勝利者,而非交在他人手中,該當受苦、被指控、受

 

虐待、最後被殺死的人;因此,他不能接納老師的這個下

 

場。

 

耶穌的反應果斷、嚴厲;伯多祿責備了祂,現在,是耶穌

 

斥責伯多祿了,祂對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

 

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    天主的事,是人的事』。

 

天主的思念,不是人的思念;我們在依撒意亞先知書上讀

 

到了這句話(見依五十五  8 ~ 9)。

 

在耶穌所說的情況,    天主的思念,是讓祂面對非常痛苦

 

和受極大淩辱的苦難。

 

但是,這個苦難將有十分積極的效果,使全人類得救;這

 

些效果是不能以武力取得的軍事勝利來達到。

 

這是    天主的計畫,必需接納這個計畫,這個計畫在預言

 

中已經指出,儘管所指的方式不是那麼明顯;然而,在

 

上主僕人的詩歌中卻格外顯明。

 

依撒意亞關於    上主僕人的斷語並沒有點出默西亞,卻留

 

下做各種解釋的入口。

 

無論如何,他宣佈了    上主僕人的痛苦命運:祂該將祂的

 

背轉給打擊祂的人,把祂的腮轉給扯祂鬍鬚的人;對於侮

 

辱和唾污,祂沒有遮掩祂的面;真是一個受羞辱的下場。

 

天主僕人卻說:『吾主    上主協助我,因此,我不以為

 

恥;所以,我扳著臉,像一塊燧石,因為,我知道我不會

 

受恥辱』。

 

在這種受羞辱的命運中,    上主僕人堅信有    上主協助祂

 

;因此,不失去勇氣,反而,表現出超凡的堅定。

 

耶穌宣佈了苦難後,給出一個普遍性的教訓,為所有願意

 

成為祂門徒的人都有效:『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

 

,揹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

 

這是一句非常明確的話,打破了願意成為默西亞的門徒好

 

同祂一起凱旋、並滿足自己人性上渴望的人的一切幻想。

 

耶穌說,必需棄絕自己;因此,要放棄自己人性上對勝利

 

、成功和統治權的渴望,揹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

 

然後,祂給出了一個一般的標準:『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

 

命,必要喪失性命;誰若為我和福音的緣故,喪失自己的

 

性命,必要救得性命』。

 

為懂得耶穌的這個重要原則,我們該記住,人的召叫是去

 

愛;    天主是愛,祂造了我們,為把祂的愛傳給我們,使

 

我們有能力在愛中生活。

 

因此,人的幸福,在自私自利中得不到,在愛中才能得到

 

。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因為,走上了自私

 

自利的路,在這條路上找不到真正的喜樂。

 

相反的,誰若為耶穌和祂的福音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

 

必要救得性命;因為,果斷地走上了愛的路,為愛

 

天主,接納艱難的命運、接納艱苦奮鬥、接納為了愛而喪

 

失自己的性命,以得到完美和永遠的喜樂。

 

我們應該永遠牢記耶穌的這個訓誨;因為,我們的自然傾

 

向是以即刻的方式尋找幸福,因此,走上自私自利的路,

 

這條路不引向真喜樂。

 

我們該常接受喪失自己性命的訓誨,即放棄我們即刻到手

 

的利益,為尋求    天主的國度;這個國度才是愛、和平及

 

喜樂的國度。

 

第二篇讀經談信德該在行為中表現出來;雅各伯宗徒問道

 

:『我的兄弟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

 

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

 

這位宗徒的話看起來與保祿所指的方向有所不同;因為,

 

保祿宗徒在他的書信中多處譴責了依賴行為的態度。

 

事實上,雅各伯的訓導與保祿的訓導並不矛盾;因為,保

 

祿的確否定了依賴法律的行為。

 

可是,他從未說過反對信德的行為,他甚至在寫給迦拉達

 

人的書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因為,在基督耶穌內,割損

 

、或不割損都算不得什麼;惟有以愛德行事的信德,才算

 

什麼』(迦五  6)。

 

這句話符合雅各伯的訓導,他要求我們在行為中體現信德

 

,產生愛的行為;如果,沒有行為,信德就會死去

 

路德對雅各伯的這一教訓大為不悅,他錯誤地理解了保祿

 

宗徒的話,認為保祿反對一切行為,不管它們是什麼行為

 

。路德報著輕視的態度稱雅各伯的信是【一封麥秸信】,

 

卻沒有意識到保祿和雅各伯之間意見完全一致,他們兩位

 

都贊成【信德要有行為】。

 

信德,不只是一種思想、一種思維理論;它是改變整個生

 

命的一種動力。

 

雅各伯傳播的這個訊息,也完全符合本主日福音中記載的

 

耶穌的訓導;因著信德,我們應邀為了愛喪失我們的性命

 

,以便得到真正的生命、真正的喜樂和永遠的幸福。

 

殉道者們有勇氣為愛    天主喪失自己的性命,以致他們得

 

到了真正的喜樂和永遠的幸福。

 

我們也該常在這個方向上走;我們該有信德,這個信德使

 

我們越來越脫離自私自利,越來越經常地走在慷慨和愛的

 

路上。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耶穌到底是誰?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