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
主內的兄弟、姐妹:
「主耶穌!只要禰願意,就能使我潔淨」(谷一40)。
這是一句信德的宣言、一個希望的肯定;在本主日的福音
中,對耶穌說這句話的是一位癩病人、也就是一位不潔的
人;「他既是不潔的,就應獨自住在營外」(肋十三46、
讀經一),與眾人隔絕。
患癩病,本身已經很痛苦,又得掛上不潔的稱號更是苦上
加苦;不僅如此,他還必需與眾人隔絕,那可真是過非人
的生活啊!
若有這樣的一個人來到我們跟前,我們會對他做出怎樣的
反應呢?
耶穌的反應又是怎麼樣呢?
耶穌對他動了憐憫的心(谷一41)。
當耶穌看到群眾困苦流離時,常會對他們動起憐憫之心(
參閱:瑪九36,十四14);耶穌在此可能也不例外,所以
,希臘文聖經用了【splagkhnistheis】「憐憫、同憫心」這
一個詞。然而,有些古老的希臘文聖經手抄本卻用了另一
個詞【orgistheis】,意思是「憤怒、義憤填胸」。
那一個詞才正確呢?
憐憫,對受苦的人懷有同憫心,肯定是比較自然的真情流
露;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經文把「憤怒」這一個更原始
的詞改成了「憐憫」。
雖然,憤怒,在此是正確的;但是,也僅僅在此而已,並
非所有提到憐憫的地方都必定是憤怒。
耶穌當時在加里肋亞各地宣講福音並驅逐魔鬼(谷一39)
,祂當然希望魔鬼的勢力減弱,不再有人患病。
事實卻是,病痛仍在!即使眼下,就有一位癩病人來到祂
跟前,跪下求祂治癒。
耶穌心裏在想,能做的,祂都努力做了;到底還有什麼沒
做的呢?
憤怒、義憤填胸,就是祂當時的心情。
在這心情下,祂對那癩病人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癩病立時脫離了那人;就像熱症即刻離開了西滿的岳母那
樣。聖史馬爾谷告訴我們,癩病屈服於耶穌的義憤,那人
就潔淨了。
聖史馬爾谷還告訴我們,耶穌義憤更真切的物件其實是司
祭;他們有權力、也有責任宣佈獲得了痊癒的癩病人可以
重新融入社會;但是,他們往往不願這麼做,以致癩病人
即使獲得了痊癒,卻仍然受人排斥。
耶穌對他們義憤填胸;因為,阻礙祂福傳的不是魔鬼,牠
們已被驅逐;是這些原本有權力執行梅瑟法律、能讓人重
新融入社會的司祭不負責任,有權力卻不服務。
對魔鬼,耶穌有絕對的權威;對人、對這些司祭,耶穌卻
力不從心;耶穌的義憤實在也是一種無助。
因此,耶穌叫那痊癒了的癩病人什麼也不用說,但要立即
去給司祭們檢驗,並為他獲得的潔淨奉獻梅瑟所規定的,
給他們當做證據(谷一44)。
雖然如此,那痊癒了的癩病人卻心裡有數,司祭們並不會
幫助他;所以,他不但沒去給司祭們檢驗,反而,一出去
,便極力把耶穌使他痊癒的事傳開。
既然,耶穌宣佈了他已是潔淨的,他就以耶穌的宣佈為權
威的宣佈,他也要讓眾人親眼看到、並見證他已是潔淨的
了;他憑著耶穌權威的宣佈,讓眾人自己來決定是否接納
他、讓他重新融入到社會中。
眾人接納了那位癩病痊癒者融入到社會中,耶穌卻因而不
能再公然進城,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那是癩病人原
本應獨自生活的地方;現在,耶穌取代了他的位置、承當
了他之前所受的與眾人隔絕的痛苦。
然而,因他對耶穌的宣揚,人們遂即從各處到城外荒野的
地方去尋找耶穌。
潔淨癩病人的敘述,不僅是治癒的事蹟,更是福傳的事蹟
;耶穌不能公然進城,因為,那些有權勢的司祭們不容祂
在城裡公開宣講福音。
耶穌的福傳事業所受到的更大的阻礙是來自人,而非魔鬼
,魔鬼對耶穌毫無能力;但是,耶穌卻受制於人。
偉大的 上主耶穌為了人的得救,情願在人前屈尊就卑,
「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 8);
祂沒有罪,卻「替我們成了罪,好叫我們在祂內成為
天主的正義」(格後五21)。
在這樣的耶穌跟前,我們該做出怎樣的回應呢?
聖史馬爾谷給我們列出兩位模範人物:一位是極力宣揚
耶穌的癩病痊癒者;另一位是尋找耶穌的人們。
這兩位模範人物互有關聯,就像撒瑪黎雅婦人和撒瑪黎雅
城的人那樣(若四 6 ~ 42),眾人都因一人的宣講、親自
去尋找耶穌、親自與耶穌接觸,然後說:「現在,我們信
,不是為了你的話;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祂確
實是世界的救主」(若四42)。
這正是福傳的目的和效果:宣講耶穌,是為了讓人們親自
去尋找耶穌、與耶穌接觸;不是因為我們說的話,是因為
他們親自聽見耶穌的話就相信耶穌。
在替我們成了罪、以自己的創傷使我們獲得痊癒、以自己
的死亡賜予我們永生的耶穌跟前,我們還能做出怎樣的回
應呢?
我們唯一能做的回應,無非就是向眾人傳福音、宣揚耶穌
的福音。
那癩病痊癒者的情況正如保祿所說的那樣:「這是我必需
做的事;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福音,好能與眾人共沾福音的恩許
」(格前九16,23,上個主日的讀經二)。
至於我們自己與耶穌的關係,我們則要與耶穌同心同德,
感受祂所感受的義憤和憐憫、也感受祂所感受的義憤和無
助,更瞭解祂救人的努力,更認識祂。
我們要學習耶穌,不是去指責那些拒人於門外的司祭們,
但要明認福傳的事業實在阻礙重重,很不容易。與此同時
,我們也要意識到確實也有很多人渴望福音、需要福音。
聖殿中的司祭已不能同情我們;但是,我們現在有了耶穌
做我們完美的大司祭。「我們既然有一位偉大的、進入了
諸天的司祭、 天主子耶穌,我們就應堅持所信奉的真道
;因為,我們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
祭,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只是沒有
罪過」(希四14 ~ 15);「這樣的大司祭才適合於我們,
祂是聖善的、無辜的、無玷的、別於罪人的、高於諸天的
」(希七26)。願耶穌基督永受讚美! 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