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招三百     

 

                       口述◎林巧翎 / 紀錄◎林晃惠

 

 

 

年輕時的我,曾經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

 

四年多前,我再婚;幸運地嫁給一位非常善良的人,他

 

疼愛我、包容我的缺失與無知。

 

然而,他的家人卻不能接納我;處處苛責我的丈夫。

 

面對夫家種種的冷漠與刁難,我的心有如淌血般地痛苦。

 

我的婆婆一向與二伯同住;今年春天,婆婆由於糖尿病

 

引發傷口潰爛,不能癒合,洗澡都需要旁人協助。

 

外子希望我能去為婆婆盡份心意;可是,想到往事,我

 

的內心還是充滿憤慨。

 

在外子的央求下,我心不甘、情不願地前往二伯家;我

 

一面為婆婆洗澡、一面檢討自己的心態;為甚麽,我一

 

直無法釋放那些負面的情緒 ?

 

在禱告中,我懇求主耶穌的饒恕與教導。

 

後來,我閱讀華理克牧師  ( Rick  Warren ) 所著的《標竿

 

人生》,在「真僕人的行為」這一章,我得到一個重要

 

的教導──    上帝塑造我們,乃是為了要我們去服事,

 

不是要讓我們以自我為中心。

 

當    上帝安排有需要的人在我們面前,乃是要讓我們在

 

僕人的心志上成長。

 

我們可能只有一次機會去服事某人;因此,要把握機會。

 

有了這層體悟,我改變心態,以順服的心去照顧婆婆;

 

即使風雨交加,二伯來電話勸阻時,我也欣然前往。

 

這樣的改變,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

 

與婆婆密集相處一段時間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婆婆

 

是位童養媳,從小受盡委屈,卻總是逆來順受。

 

她一輩子不懂得甚麽是愛,也不曉得如何關懷別人、表

 

達愛意;婆婆不擅與人談心事、聊家常,就連在最親近

 

的二伯面前,她也不輕易開口。

 

暸解了婆婆的身世,我也開始與她分享我的成長經歷與

 

娘家的情形;打開話匣子之後,我慢慢地引導她回憶過

 

去的點點滴滴,吐露出那埋藏已久的心事。

 

我深深地感受到,婆婆並不是冷酷無情的人;反而是,

 

非常需要愛的滋潤。

 

後來,由於傷口惡化,醫生不得不為婆婆的小腿進行截

 

肢手術。婆婆平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沒有過度反應,

 

也沒有怨天尤人。

 

這一切,看在我的眼裡;    上帝使我看到自己的自私,

 

我往往只期待別人善待自己,何嘗想到應該要先去關心

 

對方?

 

想到聖經的教導:「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

 

照樣給人做 」 ( 瑪竇福音七章12) ; 我不禁汗顏。

 

自幼便吃盡苦頭的婆婆,早已不曉得甚麽是埋怨、或是

 

不滿;她並不是對我不好,而是不懂得如何當個有愛心

 

的婆婆。

 

愈瞭解婆婆,我就愈為她感到不捨,更為自己先前的成

 

見感到自責。

 

感謝    上帝的帶領,我才能夠撥開心中的陰霾;希望這

 

一番心得與告白也能夠適時地帶給讀者一些感動與思考

 

。最後,要謝謝華理克牧師的《標竿人生》,讓我體會

 

到甚麽是「真僕人的行為」,並且在服事婆婆的過程中

 

,享受到真正的自由與喜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婆媳過招三百回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