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三日,在誦唸《三鐘經》前的講話中,
教宗方濟各反思了當天主日彌撒路六20~23
真福八端中基督徒的特質;他強調,做耶穌的
門徒,就是在貧窮、簡單的生活中活出福音的
喜樂精神。
談到真福八端時,教宗指出,耶穌在宣講時,
被一大群人圍著,『耶穌稱這些人是祂的門徒
』。
教宗解釋道,真福八端確定了『耶穌門徒的身
分』;他說,對於那些不是門徒的人來説,他
們聼起來可能會很奇怪,幾乎不能理解。
做耶穌門徒的標準是什麽?
答案就是『真福八端』。
解釋這標準時,教宗把焦點放在了『你們貧窮
的人是有福的;因為, 天主的國是你們的』
這一端上。
教宗說,耶穌對祂的門徒說了兩點:他們是有
福、又貧窮,他們因貧窮蒙受祝福。
教宗表示,成為貧窮,意味著基督徒每天從
天主那裡獲得的恩賜中找到自身的喜樂之源,
比如:生命、各樣的受造物和我們的弟兄、姐
妹,卻不是金錢或其它的物質財富。
貧窮的生活方式促使我們按照 天主的邏輯把
白白得來的所有能與他人分享;因此,耶穌的
門徒是一位謙卑又開放的人,而且,遠離偏見
和僵化。
接著,教宗回顧了上個主日福音的記載,聖伯
多祿聽從耶穌的指引下網捕魚,並跟隨了耶穌
;教宗說:伯多祿放下一切,表現出自己的溫
順,因這樣的方式,他成了門徒。
相反的,那些過於依戀自己的想法和安全感的
人,很難真正跟隨耶穌。
門徒知道如何質疑自己、如何每天謙卑地尋求
天主,這使他們能夠深入探究到現實中,領會
它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基督的門徒們讓自己接受挑戰,並且願意踏上
艱辛的旅程,進入到 天主的邏輯之中。
教宗接著說: 上主把我們從『以自我為中心
的奴役中』解脫出來、打破我們的鎖鏈、化解
我們的僵硬,為我們開啓了真正的幸福;而且
,這幸福常常在我們未曾預料的地方獲得。
最後,教宗敦促基督徒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喜
歡門徒隨時待命的精神?
或者,是否寧願繼續自己僵化、固執的心態?
允許我自己讓真福八端改變我內在的心靈,還
是繼續讓自己禁錮在自我的思想意識之中?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提醒道,喜樂是做耶穌門
徒的真正標誌。
最後,教宗向聖母祈禱:『願聖母瑪利亞、
上主的首位門徒幫助我們生活出門徒的開放與
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