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園戶的比喻對我們的警惕
依五 1-7;斐四 6-9;瑪二十一 33-43
本主日彌撒的讀經向我們說了一個和主的苦難有關的比喻
;耶穌明知祂將受苦受難,因此,說了這個比喻、警告祂
同胞的當局人士,說他們正踏上一條錯誤的路。
耶穌的這個比喻,有依撒意亞先知有關主的葡萄園的寓言
詩歌為之鋪路;因此,今天的福音和第一篇讀經都和我們
談了葡萄園。
但是,有一個不同的地方:耶穌的比喻,是向人民的當局
做的警告;依撒意亞的詩歌,是向全體以色列民唱出的,
是 天主對他們的警告。
依撒意亞的詩歌表達了 天主的憂傷;先知將 天主比做
葡萄園的主人說:「我的愛友有一座葡萄園,位於肥沃的
山崗上」,園主非常愛護他的葡萄園,他翻挖了土地、除
去了石塊、栽上了精選的葡萄樹,園中築了一座守望台、
又鑿了一個榨酒池。
他細心地做了這一切;這葡萄園理應生產品質優良的葡萄
;然而,它卻生出了不能吃的酸葡萄。
先知於是向耶路撒冷的居民和所有的猶太人說話,他以
天主的名義詢問他們說:「我為我的葡萄園所能做的,還
有什麼沒有做到?」
這園主為他的葡萄園已經做了一切他所能做的,一樣也沒
有疏忽;因此,以色列人的負面反應應受懲罰。
天主這樣威嚇他們說:「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我將怎樣
對待我的葡萄園:我必撤去它的籬笆,讓它被吞噬;拆毀
它的圍牆,讓它受踐踏;我要使它變成荒地,不再修剪、
不再耕鋤,荊棘和蒺藜將叢叢而生;並且,我要命令雲彩
不再在它上面降下時雨」;這樣,葡萄園便完全荒蕪了。
天主的威嚇,為了令以民改過遷善、重新皈依,不必受到
懲罰。
然而,正如答唱詠所告訴我們的,他們沒有改過遷善;因
而,受到懲罰。
在答唱詠中,聖詠的作者向 上主訴苦,不僅因為
上主拋棄了祂的葡萄園,也因為 上主任由葡萄園被摧毀
;這便是舊約時代選民的狀況。
他們的生活狀況導致耶路撒冷城被奪去,他們也被迫流亡
;如果,一個民族不順從 天主,不接受祂那引導人走向
幸福的愛的法律,這個民族便會受到災難和摧毀。
耶穌講的比喻,所指的不是以色列整個民族,僅僅指司祭
長和民間長老,也就是當時猶太人的當局。
祂深知,他們反對祂,也知道他們的惡毒企圖~~要置祂於
死地!因此,警告他們,希望他們醒悟自己的錯誤和惡意
;因而,改過、皈依。
耶穌的故事開頭和依撒意亞先知的詩歌相似,祂說:
「從前,有一位家主培植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圍上籬笆,
園內掘了一個榨酒池」。
隨後,關鍵的時刻到了;這園主將葡萄園租給了種植葡萄
的園戶,自己便離開、到別處去了。
這是對那些種植葡萄的園戶的一個考驗,考驗他們是否忠
實;既然,把葡萄園租給了他們,他們便應該在葡萄成熟
時將葡萄摘下,並把收成交給園主。
在摘葡萄時,園主派了僕人去收葡萄;但是,那些園戶卻
存了佔有的心,把自己當做是園主,不是管理人,不肯將
葡萄收成交出來,還鞭打園主的僕人,甚至,把他們殺死
、用石頭砸死。
園主很有耐心,派了更多的僕人去收葡萄;後果卻相同。
耶穌所說的僕人,代表了 天主派遣的先知。
在耶肋米亞先知書中, 天主向以色列民說:「我給你們
派遣了我所有的僕人先知;他們卻不側耳聽從」(耶七25
~ 26;參二十五 4;二十六 5;三十五15;四十四 4 ~ 5)
最後,園主有意派他的兒子去;他說:「他們會敬重我的
兒子!」
但是,那些園戶看到園主的兒子來到,在佔有慾的驅使下
,彼此說:「這是繼承人;來,我們殺掉他,我們就能得
到他的產業」。
他們於是抓住園主的兒子,把他趕出葡萄園後殺死了他。
耶穌說完這個故事後,問那些和祂談話的人說:「當葡萄
園的主人來時,他要怎樣處置那些園戶呢?」
他們回答說:「要兇惡地消滅那些兇惡的人;把葡萄園另
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
於是,耶穌教那些和祂談話的人明白祂所指的是什麼;祂
說:「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
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這句經文,你們
沒有讀過嗎?」
耶穌所引用的是聖詠第一一八 ( 一一七)篇中的詩句,內容
是說, 上主的做法與人不同。
一塊本應該放在最受重視的地方的石頭,卻被匠人,也就
是當局人士當做廢物拋棄。
天主將整個情況反轉過來,令這塊石頭變成了屋角的基石
;耶穌說:「那是 上主的所行所為」。
耶穌這樣結論:「 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反而,
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耶穌以這番話宣佈:以色列民的
當局不再是 天主子民的領導人;他們將有其他的領導人
,就是十二位宗徒和他們的繼承人。
耶穌所說的比喻,預示了祂的逾越奧秘和其後果。
耶穌深知,敵對祂的人的命運;卻仍然希望能夠盡可能令
他們走向這個收各種不幸和災難威脅的後果。
這個比喻對我們也是一個警告,警惕我們不可任由佔有慾
來支配我們的行為。
我們每一個人都該負責任;有的人的責任比較小、有的人
比較大、有的人則非常大。
不過,負起自己的責任,是每一個人應有的態度。
人常常受到佔有慾的誘惑說:「 天主賜給了我恩典,我
是這些恩典的主人;因此,我可以為所欲為。
天主讓我當權;因此,我可以趁機為自己謀利益、為自己
斂財等等」。
這樣做,便是佔有;沒有以自己的權威來為公眾謀福祉。
許許多多的罪惡和不公義的事都是來自人的佔有慾;人以
為,只要擁有,便能幸福;事實卻不然。
真正的幸福,只有在愛和服務的生活中找到。
天主賜給我們的所有恩典和天賦,都是為了給我們做愛
人和為人服務的工具。
如果,我們自私、自利,只用這些工具來謀求個人的利益
;那麼,我們便和比喻中那些反叛的園戶一樣。
這樣,我們和許多其他像我們的人所要面對的後果便不堪
設想了。
我們應該祈求 上主,使我們的行為舉止和祂一樣。
祂來到世界上,不是為了被人服事,是為了服事人,並為
救贖許多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見瑪二十28)。
耶穌沒有利用 天主給祂的恩典來謀求自己的利益,祂在
曠野中受試探的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祂在世上的生活,都是本著愛和服務度過的。
這是耶穌向我們建議的道路,我們可以經由聖體聖事來走
這條路。耶穌在聖體聖事中的做法與佔有的態度完全相反
,祂將自己完全獻給我們。
祂拿起麵餅、交給祂的門徒說:「你們大家拿去吃;這是
我的身體」。
祂拿起杯來、交給祂的門徒說:「這是我的血,為你們而
傾流」。
天主召叫我們、本著慷慨的愛與服務的精神來生活。
在這樣的生活中,有 天主通傳給我們的完美的喜樂、就
是 天主的喜樂。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