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酬報(路十七 5~10)
張春申神父 著
天主與人類溝通和交往的事件,一般來說,是無法以我們
有限的理性和語言,透徹地了解和說明的。
我們比較能清楚描述的經驗,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交往及
人間的倫常關係。
天主,是造物主、是救世主;我們是受造物,是白白蒙受
救贖的人;因此, 天主與我們往來的關係,絕不可依照
我們一般經驗來說明。
為此,即使耶穌自己,有時也在不少問題上,應用了好像
彼此矛盾、互相衝突的比喻來講解;譬如有關,人立功勞
、 天主報答這個問題,福音中便有明顯的對立說法。
按照今天我們所聽到的比喻,做為僕人的我們,做好吩咐
的一切之後,在 天主面前,似乎也只是做了份內的事,
根本談不上領受賞報。
可是,同樣在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的比喻中卻說,主人要對
那些醒悟等候主人來到的僕人,束上腰,請他們坐席,親
自來伺候他們;這表示, 天主會報答忠信立功的信徒。
表面看來,兩個比喻彼此難以融合;倘若,我們深深了解
天父與人類,不是受造物與受造物,而是造物主與受造物
之間的關係,且人類的一切:他的生命和他的行動,必需
時時刻刻依賴 天主全能的支持與推動;那麼,在同樣的
路加福音中,耶穌所講的兩個比喻是各自指出真理的一面
,並彼此補充,將真理完整地保存下來。
若沒有 天主的恩惠,我們什麼善事都不能做。
既然,人類一切都是來自 天主,他能修德行善也是
天主的恩惠;那麼,我們真的沒有權利可向
天主要求賞報;祂實在並不欠我們什麼。
今天,我們所聽到的比喻,徹底從「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我們只是做了我們份內的事」這句話澄清了上述觀點。
不過,另一方面,做為受造物的人類,在信仰經驗中,如
果常常體驗 天父不斷支持我們生命的成長和發展,與我
們合而為一,體驗 天父推動我們修德行善,與我們長相
左右,這本身該是生命中多麼大的寵幸和喜樂,是行為中
多麼大的賞報和安慰。
由此可見,在我們生命及行動中的 天主,便是我們的賞
報和幸福;祂不必再以其他東西來賞報我們,我們實在也
不會再有比 天主自己更加美好的賞報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 天主並非不賜給祂忠信的僕人賞報;
不過,所謂的賞報,便是 天主自己與人永遠同在。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的比喻中,主人親自伺候僕人,便是這
個意思。
上面關於人立功勞與 天主賜賞報的解釋,也該是旅途中
的教會奔向永恆途中要體驗的。在旅途中,教會常是以
上主的僕人自居,絕對不敢自矜為基督做了什麼而要求賞
報;她只是無用的僕人,做了自己份內的事。
不過,她同時也在旅途中體驗到了 天主豐富、甚至百倍
的賞報;因為,基督與她同在。
這種與主同在的經驗,深深地改變了她的視野。
在教會信仰的眼目中,一切都成了 天主的恩惠、
天主的賞報;這大概也就是耶穌向代表教會的伯多祿所說
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了 天主的國捨棄了房屋、
或妻子、或兄弟、或父母、或子女,沒有不在今世獲得百
倍賞報,在來世獲得永生的」。
旅途中的教會,在今世與基督同在,這已是她的賞報;在
來世,將常與 天主相偕,這將是她永遠的賞報。
今天的福音,讓我們對 天主給予教會賞報的道理,有了
一個比較完整的解釋。
反省與行動:
1. 我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皆是 天主的恩惠,有怎樣的體
會?
2. 我是否深刻體認 天主臨在於我的生命、行動中,就是
最好的賞報?
3. 我明白主耶穌吩咐的、我份內當做的事是什麼嗎?
禱文:
1. 請為聖教會祈禱
教會是 上主的僕人,當盡心完成份內的事;祈求仁慈
的 天主恩賜基督徒能認清 上主託付的使命,以感恩
之情跟隨臨在於生活中的基督傳揚福音,好讓人將來能
在天國領取永恆的賞報。
2. 請為政治人物的大公無私祈禱
美國的預算僵局,恐造成政府停擺,衝擊全球經濟;台
灣的司法改革也因焦點被轉移,艱難掙扎;祈求仁慈的
天主恩賜所有政治人物能秉持良心,放下權謀計算,真
正為世界、國家謀求公平、正義且長遠的福祉。
3. 請為各地恐怖及意外事件的傷亡者祈禱
近來,恐怖及意外事件頻傳;奈及利亞大學宿舍遭激進
份子掃射、敘利亞中學遭空襲、孟買大樓再次倒塌,都
傷亡慘重。祈求仁慈的 天主恩賜亡者進入安息;身心
受創者早日康復。
恩賜每個人都能心存善念,和平、理性的對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