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有的人都被牽連在亞當的罪惡裡。


聖保祿確認此事說:「因一個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羅五 19);「就如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


世界,死亡藉著罪惡也進入了世界;這樣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 12)。


但是,保祿宗徒把罪惡與死亡的普遍性和在基督內得救的普遍性對比:「就如因一人的過犯,眾人


都被定了罪;同樣,也因一人的正義行為,眾人也都獲得了正義和生命」(羅五 18)。


教會步武聖保祿的後塵,時常教導我們,那壓迫著人類的重重苦難以及他們那種向惡和向死的


傾向,除非,與亞當的罪拉上關係,是不能理解的;這一切也與這個事實有關,就是亞當傳給我們


生下來就帶有的罪,這罪就是「靈魂的死亡」。


基於這項確實的信仰,教會也給未犯過本罪的嬰兒付洗,以赦免罪過。


亞當的罪如何成為他所有後裔的罪呢?


整個人類在亞當內「有如一個人的一個身體」;由於這「人類的一體性」,眾人都被牽連在亞當的


罪內,正如眾人都被牽引進入基督的義德內一般。


無論如何,原罪的傳遞是一個我們不能完全了解的奧秘。可是,我們從啟示知道,亞當不但為


自己,也為整個的人性接受了原始的聖德和義德。由於亞當和厄娃降服於誘惑者,犯了個人的罪,


但這罪損害了人性,他們則在墮落的情況下把受損的人性傳衍下來。這罪將藉傳宗接代而遺留給


整個人類,就是傳遞一個缺乏原始聖德和義德的人性。因此,


原罪是以類比的方式被稱為「罪」它是「感染」而非「觸犯」的罪,是情況而非行動。


原罪雖是人人所固有的,但在亞當的任何子孫身上,原罪都沒有本罪的特性


它在於缺乏原始的聖德和義德;然而,人的本性並未完全敗壞;它只是在自己本性的力量上受到


損害;要受無知、痛苦和死亡權力的困擾,且傾向於罪惡(這種對邪惡的傾向稱為「私慾偏情」)。


聖洗在給予基督恩寵的生命時,把原罪滌除,使人重新歸向    天主。


但是,原罪的後果,即墮落而傾向於惡的人性仍留在人身上,並促使他展開屬靈的戰鬥


教會有關原罪傳衍的教義,主要在第五世紀,尤其,在聖奧思定駁斥白拉奇主義的催促下,


及在第十六世紀,為了對抗新教徒的改革而予以確定。


白拉奇認為,人無需    天主恩寵的助佑,靠他自由意志的本性力量,就能在道德上度一個


善良生活;如此,他把亞當罪惡的影響縮減為一個壞榜樣。


反之,初期的新教改革者宣稱,人已徹底敗壞,他的自由已被原罪所毀滅;他們認為,每人


所承受的罪和傾向於惡相同,是不能克服的私慾偏情。


教會在529年的奧倫治第二屆會議及1546年的特倫多大公會議中,特別清楚地宣布了


聖經啟示的有關原罪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