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多祿 。卡尼修斯
耶穌會士、聖師、聖人
有一個萬貫家財的商人,到老年仍無子女,因此,每年他請十八
歲的侄子華尼托到他家度暑假。
那青年一點不辛勤,過一日是一日,毫無生活計畫;他心想︰
「叔父既然如此有錢,過世前必定會替我打算。」
當他把這心思暗示給他叔父知道時,老人答應說︰「聽著,
華尼托,在我的遺囑裡,我會替你留下你所需要的,好讓你的生
活有個好的開端。」
不久後,叔父病逝。
青年急忙去找律師,要知道叔父留給他的款項。
律師找出有關存款,上面注明︰「我留給我親愛的侄子華尼托五塊錢,用來買一本「要理問答」,
好叫他不把生命建築在沙灘上,而是建築在結實的真理基礎上。」
老叔父知道,把許多的錢留給侄子,只能使他變得更懶惰,對他沒有好處。
侄子需要的並不是金錢,而是明確的生活目標;這正是要理問答上所簡約地指出的。
有一個人,三百年來給德國 天主教徒指示了這不可或缺的生活目標;
這人就是伯多祿‧卡尼修斯。
伯多祿‧卡尼修斯在馬丁‧路德逝世那年晉鐸為神父。
那時,大部份德國的 天主教徒已失落信仰。
卡尼修斯更發現在維也納,二十年來,竟不曾有過晉鐸典禮。
後來,卡尼修斯被教宗委任主持德語地區的新福傳工作。他一個人能作些什麼呢?
卡尼修斯認清目標;他寫道︰「誰掌握了青年,未來就屬於他」。
當時,他真的照顧了青年,未來的幾個世紀的確屬於他。
伯多祿‧卡尼修斯知道他不能同時臨在不同的地方,因此,他求助於大眾媒介︰書本。
在三年之間,他寫了三本《要理問答》︰一本小型、一本中型、一本大型。
但是,還有一問題尚待解決︰大眾不識字,不能閱讀。
於是,他便在他的小型要理問答後面附加了識字入門。這樣,《要理問答》同時也是初級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