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求你拿你的牧杖牧放你的人民──獨留在草莽中,在田園間,做你基業的羊群;讓他們在
巴商和基肋阿得獲得豢養,一如昔日。
上主讓我們一如在你出離埃及的時日內見到奇蹟。
那裏有神相似你,赦免罪惡,寬宥他的基業──遺民的過錯,不堅持憤怒於永遠,反而喜愛仁慈﹖
你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邪惡踏於足下,將我們的一切罪過投入海底。
你必按照你昔日向我們祖先所發了的誓,對雅各伯表示忠信,對亞巴郎施行仁慈。
( 米七 14 ~ 15,18 ~ 20 )
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他講道。
法利塞人及經師們竊竊私議說:「這個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
耶穌遂對他們設了這個比喻說:
耶穌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那小的向父親說 : 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罷 !
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
他在那裏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
開始窮困起來。他去投靠當地的一個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去放豬。
他恨不能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
他反躬自問: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裏反要餓死 !
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裏去,並且要給他說:父親 ! 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我不配再稱做你的兒子,把我當做你的一個傭工罷 ! 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裏去了。
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
熱情地親吻他。
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做你的兒子了 !
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
穿上鞋,再把那隻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
;他們就歡宴起來。
那時,他的長子正在田地裏,當他回來快到家的時候,聽見有奏樂及歌舞的歡聲,
遂叫一個僕人過來,問他這是什麼事。
僕人向他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見他無恙歸來,便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
長子就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遂出來勸解他。
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而你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
讓我同我的朋友歡宴;但你這兒子同娼妓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
父親給他說:孩子 ! 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
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應當歡宴喜樂 !」 ( 路十五 1 ~ 3,11 ~ 32 )
一個人加入一個團體,例如:結婚;男的進入女的家族,女的進入男的家族,雙方由於成長背景
不同,需要磨合。磨合的過程,講求耐性,也需要互相尊重和幫助,才能增進關係。
彼此要用愛心找方法溝通聯繫,衷心接納,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家人。
「蕩子的比喻」若改為「兩個兒子的比喻」倒較為恰當,因為,主耶穌從正義的觀點看兩個兒子
的內外。耶穌不但著重小兒子的悔改,也指出大兒子切身處地的態度;在場聽耶穌講話的人,包括
相似大兒子和小兒子的人。事實上,耶穌認同法利塞人的守法行為,只是邀請他們更進一步成義,
嘗試瞭解 天父的心意,與祂一同慶祝,歡迎回歸父懷的蕩子,分享罪人悔改的喜樂。
耶穌跟稅吏及罪人同餐共飲,正是在表達 天父的慈愛,給人介紹父派遣祂救贖世人的原意。
當我們全無戒心,坦然開朗去歡迎新成員加入我們的團體,分享同等的待遇,我們就是在實踐
另一種寬恕,必定能吸引更多人嘗到 天父的祝福。
我們接納候洗者或新教友的態度,反映出我們信仰成熟的程度。
主,求祢不斷將我們淨化,教我們回頭悔改,貼合祢心。